崔岚拉下头上的风帽,看了看弟弟,接着把目光转向桌前的闻若丹。
她默然半晌,道:“文宣,你先出去,我有话要和闻若丹说。”
崔瑾大声道:“姐姐,你不要再执迷不悟,你——”
崔岚打断他,“你先出去。”
崔瑾无奈,只得先出了中军大帐。
帐内只留了闻若丹和崔岚两人。
崔瑾在中军大帐外踱来踱去,焦急地等待着姐姐。
半个时辰后崔岚出来了,神色惨然,面如死灰。
她如游魂一般,径直出了营地,并未理睬追在她身后的弟弟,翻上营地前的马匹,骑马去了渡口,上了岸边停泊的一艘小船。
崔瑾大叫:“姐姐——”
崔岚面上闪过一丝狠意,别过头去不看弟弟。
崔瑾伫立江畔,夜风淅沥中,远远见那艘小船在对面停下来,有人在岸边接了她,共同消失在对岸的军营里。
他目中涌出了泪水。
仗越打越远,京都城内的老百姓重新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很多人都已经不再关心南边传来的战事消息,毕竟隔得太远,眼前还有更加重要的柴米油盐压在头上。
当然,四月末长江一带大捷的消息传来时,百姓们还是很激动了一阵。
五月上旬闻若丹领着大军凯旋回京,南边只剩下小支的游兵散将还在负隅顽抗,他留了闻若青和崔瑾收拾残局,自己领军回都。
叛党大军已败,他在此地的任务已完,和家人短暂相聚后,还得赶回西北边关主持大局。
闻存山自觉年事已高,决定回京都养老,最重要的,也是时候把位置让给年轻一辈的人了。
大家商议之下,由闻若檀前去接替他驻守霞岭关。
闻若蓝很快要回京迎娶新娘,瑾桓帝决定留他在京都,由他统领重新编整过的巡防军。
这日璟桓帝到太后宫中请安时,例行公事地把他的决定说给太后听。
他一直对崔太后很尊敬,登基以来的诸多重大决定都会一五一十地告诉自己的母亲。
但也就只是告知而已,他和太后彼此心知肚明,太后的意见,再也不能左右他。
太后早知道先帝给她的皇帝儿子留了一道密旨的事,所以很识趣,大多数时候都只静静听着,偶尔发表一点不痛不痒的意见。
但这日她还是忍不住了,冷笑着说:“皇上还真是信任闻家啊,西北辽东一线边关重务交给他们也就算了,如今巡防军统帅这么重要的位置,你也毫不犹豫地交给他家,听说皇上还准备把萧山和虎山两个大营都交给闻家老四统管?”
璟桓帝沉默一会儿,笑道:“有如此人才,为何不用?”
崔太后冷哼一声,“那闻家老四,之前就波澜不惊地把两个大营都暗中掌握住了,闻家若是没有严密的情报网,他怎么能制住这么多的将领?还有那条密道——”
璟桓帝打断太后道:“闻家若真有什么心思,叛军围城的时候,早就有异动了,太后怎么还不明白?他们那时没动,今后也不会动,他们手中的资源,当初既能不避嫌地暴露出来,足以证明他们的光明磊落,太后好好想一想吧。”
他说完,搁了茶盏起身告退。
朝中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萧山和虎山两个大营很快重新整编完毕,闻若翡不顾皇帝的挽留,执意辞去两个大营的统领一职,竟真的准备回家过他观花养鸟、煮酒品茗的悠闲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