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宋朝到底有多强大 > 第115章 一马平川怎么防(第2页)

第115章 一马平川怎么防(第2页)

开封这个国都,紧邻黄河、无险可守,一旦河北前沿被敌人突破或者绕过,稍不留神就会被兵临城下甚至一波带走。

赵匡胤当年在猛将如云、兵甲锐利的情况下,都能深谋远虑的考虑迁都之事,正是底线思维针对这一情况做出的应变,还是那句话:“未虑胜而先虑败”。

所以,宋军若要收复燕云十六州,一定是要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力求一击制胜,坚决不能留给辽国打反击的机会。

明白了这些,才知道赵光义高粱河一战的决策是多么的草率、业余、不负责任!

但是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宋国上下只能立足于辽国即将展开报复的残酷事实。

既然是要开始防御作战,我们现在就只能把目光从燕云地区转向河北和山西地区了,来看一看宋朝在北疆的防御体系。

河北方向:

宋辽两国边界线为:东起大沽口,以白沟河、南拒马河为界河,向西之太行山飞狐口(又称飞狐陉,太行八陉之一,连接山前山后之要冲)

在霸州(今河北霸州,即柴荣北征时所取益津关改名霸州)及沧州(今河北沧州)以东地区,尤其是今天天津附近的滨海地区,为泥泞沼洼地带,每逢雨季尤为难以行军。

故而霸州以东地区不是宋辽双方攻防的重点方向,太行山至霸州才是双方的主要作战面宽。

整个河北方向,宋朝的防御部署自北向南可分为三线:

最北端是易州(今河北易县)凸前,以易水、拒马河为依托,雄州(今河北雄县)、霸州、遂城(今河北徐水县遂城镇)一线;

中间的二线则是沿滹沱河,由瀛洲(今河北河间市,后改为河间府)、沧州(今河北沧州)、冀州(今河北衡水冀州区)、贝州(后改为恩州,今河北清河县)、邢州(今河北邢台)等一众要点构成。

最南端则以黄河为第三道防线,由黄河沿岸的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滑州(今河南滑县)、澶州(今河南濮阳)、濮州(今山东鄄城)、郓州(今山东郓城县)、德州(今山东德州)、棣州(今山东惠民县)、齐州(今山东济南)。

上述为依据地理形势划定的三道防御纵深线,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处于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之间的镇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县)、高阳关(今河北高阳县东)及瀛州。

这几处地域既不处于国境一线,又拱卫身后防御,且相互交通便利,历来作为宋军北方防御之重点机动兵团部署地域。

尤其是处于西侧靠近太行山的镇州、定州,作为机动防御的重中之重。

此处虽然西倚太行山,但只有部分山谷险道可连通山后地区(即太行以西),溪涧峻狭,林木壅遏,基本不可能成为骑兵部队的行军路线。

所以镇、定二处的宋军部队无需担忧侧方之患,可专注北方。

赵匡胤时期,在河北方向总体的防御策略是一线巡防、二线机动、攻势防御。

在东侧沿易水、拒马一线,在霸州、雄州布置点防御,同时在西侧设置缘边都巡检司作为指挥机构,统筹指挥这一线的保寨军(位于今河北保定市清苑区)、广信军(位于遂城,今河北徐水县遂城镇)、安肃军(位于今河北徐水县)等一些列堡寨,避免各城寨孤军作战而分散兵力和自顾不暇只能守城而不能出战迎敌情况的发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位于雄州以西的缘边都巡检司,其所管辖的地域以北有易州前凸,作为屏障(易州自柴荣959年北征时夺取,直到989年再次被辽国所夺)。

而在广信军的北侧则有黑卢堤作为依托,此处是战国时燕国为防御赵国修建的南长城,在宋朝时仍具备一定的军事作用。后来易州丢失后,黑卢堤一线成为了宋辽的国界线。

在镇州、定州、高阳关部署机动兵力,执行策应和反击任务。

最能体现赵匡胤攻势防御思想的还是对于边将和边军的使用策略。太祖初年,以:

“李汉超屯关南(今河北高阳县东),马仁瑀守瀛州(今河北河间市),韩令坤镇常山(今河北正定县),贺惟忠守易州(今河北易县),何继筠领棣州(今山东惠民县南),以拒北敌。

其族在京师者,抚之甚厚。郡中筦榷之利,悉以与之。恣其贸易,免其所过征税,许其召募之,命以为爪牙。

凡军中事皆得便宜,每来朝,必召对命坐,厚为饮食,锡赍以遣之。

由是边臣富贵,能养死士,使为间谍,洞知敌情;及其入侵,设伏掩击,多致克捷,二十年无西北之忧。”

以上这些地区,从最北端的易州到靠进内线的棣州,讲究的是跨纵深弹性布防。

赵匡胤对这些边将高度信任,令他们长期驻守,并通过中央返还当地和边易赋税的方式,允许各将领因地制宜扩充兵备。

遇有战事或边境冲突,将领们掌握充分的自主权,能够随机应变,中央与君主对其行为及作战不作过多干涉,因此能够将军事上的自主性、机动性和实效性发挥到极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