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伏歌家的那条路继续往南,到了南头,正好在学校后边。
这家便是六大爷六大娘家。底下姊妹四个,两男两女,都要比伏歌大的多,都已成婚。
这家的老大和伏歌家及其要好,嫂子和伏歌妈最是要好,虽然差着辈分,但平时谁管那个,平时都是按平辈处。常日里两家走动就频繁的很,赶个集,织个布,都要一起,借个东西,只要家里有不带犹豫的。
拜完年出来,从南头往回走。刚才二大爷的对门是四大爷,不知怎的没有开门,此时再来走一遍。
此时门已打开,爷三便直往里走,伏歌早已问了叫什么,所以一进门便问了好,磕头,退出,一气呵成。临了,还被塞了两块糖。
完事又转到主路,各种大爷叔婶子不一而足,等到拜完年已将近一小时。
晚歌还好,伏歌就特别不擅长这种公众场合,但总算熬了过去。伏歌家的任务总算完成了。
等小辈的磕完头,这就轮到辈分大的了。这辈分大的手里拿了多柱香,来到家里,问声过年好,再自言自语声“给老祖宗磕头了”,跪下三个头,再起身往小鼎里留下一柱香,长辈的流程就走完了。
约莫到九点左右,老一辈的规矩也总算是走完了,这亲近的人便凑到一块吃吃瓜子,打打牌。
那时的人虽然也有点心眼儿,但和现在人比也是小巫见大巫,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所以人们之间的关系远没有现在那么疏远。
伏歌家里平时来玩的就很多,所以拜完年自家里亲近的或者觉得自己近的都凑到了伏歌家。
一直玩到晌午,各自回家吃过午饭,之后又都凑到一起。一是为了热闹,打牌,再就是为了下午的送祖宗回家。
祖宗当然得回家,请回祖宗享享福,看看小的也就得了,真要是赖着不走,这子子孙孙可就得不愿意了,毕竟活人才是最重要的。先去的人那就回该回的地方,别扰了子孙的清净。所以初一下午简单的仪式就是这个作用。
热闹间已是下午三点,外面已传来了零星的鞭炮声,也不知哪家上赶着把先人送回了老家。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打牌的把牌撂下,各自回家准备。不时便各自端了一个旧簸箕,里面放了点心和酒,都聚集在了张杜鹃家的门前。要说为什么在这里,那就有点说不着了,因为他家四周都是姓伏的,你家就插在伏姓的中间,委屈不委屈的,你说了已经不算了。
这送和请不一样,请不管姓什么就可以聚在一起,但这送,可要自家的才能一起送。最后可还要一起磕头,其他的祖宗站在你面前好像也不是那回事。
噼里啪啦一阵鞭炮过后,长辈们把簸箕里的酒一撒,朝南磕三个头,这年从规矩上来说,就算过完了。等下个年来临前,再没有这些繁文缛节。
各自回家把东西一放,便又凑到一起打起牌来。这时候事情都忙完了,张姓的常来伏歌家玩的也是凑了过来。牌只够一桌的,那上不了桌的看了半天实在忍不住,便硬生生凑出两副牌,又开了一桌,顿时屋内热闹非凡。
伏歌看着这氛围,可真好。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