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深层心理学指的是行为心理学吗 > 第七节 一个简单而复杂的问题(第2页)

第七节 一个简单而复杂的问题(第2页)

越所有人,考1oo分,是这个学生最大的理想和快乐。

学生放下这个理想,变得不快乐;

J放下维护母性,变得抑郁。

学生曾经想要战胜的同学,放下理想后,与之和好了,不会再与他们竞争。

J放下维护母亲,与父性的刚烈和好了,不再与之斗争。

这两种情况,都消除了他们的纠结和焦虑,甚至强迫。

但是,抑郁和不快乐又如期而至。

这种抑郁和不快乐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只能说明,J和学生并没有真正从内心深处吸纳那些道理和理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放下”。

而是采取了一种极其隐蔽和极端的方式----“无所谓”的心态。

心理分析教J要接纳父性,脱离母性,他却极端地走向父性的一端。好像变得粗暴和刚烈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这就是一种无所谓。

就如一个性格内向怯弱的人,外界逼迫他变得大胆外向,他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疯狂泄……

也不要指望那个学生会走中间路线,他放下1oo分理想的方式,也是一种“无所谓”的心态,认为考1oo分没什么大不了,自我否定了这种考1oo分的快乐。

为什么如此容易采用这种“无所谓”的心态。

还要引用弗洛伊德的“死亡破坏本能”----一种近乎生理的,客观的本能。

当一个病态型人格的人,为实现一件重大事万分紧张,生怕实现不了,万分痛苦纠结的时候,最好的减压方法是什么?

那就是“无所谓”。

“人反正要一死,还怕什么?”

我敢说不只病态人格的人,健康的人也时有这种想法,只不过比病态人格轻微一些而已。

所以,人一旦长期、过多使用这种“无所谓”来逃避痛苦,他还有何快乐可言?

什么都“无所谓”,就没有了追求快乐的动力。

至此,上述的矛盾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问题该如何统一这一对矛盾呢?

我想,唯一一个答案就是: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考到1oo分!

为何这以说呢?这难道不又是在苛求完美吗?

诚然,正如许多人认为:苛求完美是导致疾病的因素,尤其是强迫。

但是,强行放下完美,只能招至抑郁。

所以,放下完美只能是不知不觉,自内心的。

怎样才是真正的自内心?

先来解答“为何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考1oo分。”

细想一下:如果坚信一定能考1oo分,对于自己完全有把握的事,是不是不会关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