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暗流(三十五)
镜湖亭是徐鸿谦在徐府之内唯一能够感到心灵能有个栖息之地的地方。平常徐鸿谦最喜欢呆的地方不是书房不是大堂,而是镜湖亭。
徐鸿谦最喜欢做的事情莫过于是捧着一本书在镜湖亭静静地品读。这是他暮年最大的享受,也是我唯一的乐趣。
能领到镜湖亭的人,都是徐鸿谦的好友甚至是挚友,其余的人还没有资格踏入镜湖亭半步。贺腾骁能够被带到镜湖亭,可见徐鸿谦对贺腾骁的重视程度。
贺腾骁注意到在镜湖亭挂着很多徐鸿谦的书法。对于书法贺腾骁不是很了解,贺腾骁直观的感觉就是徐鸿谦的大字些的很好看。出身西北的徐鸿谦以探花郎的优异成绩高中。徐鸿谦的文化素养自然不会地,而且徐鸿谦当时只是寒门出身的子弟,没有任何人照拂他,考取功名完全依靠他的真才实学。
贺腾骁要死知道徐鸿谦的字一字万金都难求,有价无市的话,这时候肯定会死皮赖脸地从徐鸿谦手上坑出几幅字来倒卖、老实说徐鸿谦的字确实不错,徐鸿谦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三朝以来的大赵皇帝都非常喜欢徐鸿谦的字,都将徐鸿谦的字视为珍品。
徐鸿谦写字对意境要求很高,亦或是说意境对徐鸿谦写字的影响非常大。
这里挂了这么多徐鸿谦的字,想来徐鸿谦经常在这里写字。
贺腾骁注意到这么多的字中,徐鸿谦最经常写到的一个字是“道”字,“道”字不仅频繁地出现在徐鸿谦书法字帖上,而且在镜湖亭的顶端,刻着一个很显眼的“道”字。
“辅大人果然是书法大家,外界传闻徐辅乃是当时书法大家,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贺腾骁夸赞徐鸿谦道,这夸张也并非全是拍马屁,徐鸿谦的书**底毕竟摆在那里。
徐鸿谦笑了笑,不以为意:“谢了几十年的字,再写不出些名堂来,也对不住写字的这双手。”
徐鸿谦可真够谦虚的,贺腾骁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说徐鸿谦,贺腾骁本以为徐鸿谦位高权重。能在辅的位置上混上几十年,应该是一个为人相当沉稳的人物,哪里想得到徐鸿谦竟然表现的这么直接。
事实上贺腾骁猜测没有错,徐鸿谦为人相当的沉稳,但是贺腾骁忽略的一点。徐鸿谦沉稳了这么多年,徐鸿谦本人都感到累了。在镜湖,徐鸿谦不喜欢再继续沉稳下去,只想做一个本来的徐鸿谦。徐鸿谦在镜湖亭的表现才像是真正的徐鸿谦。
贺腾骁称赞徐鸿谦的字漂亮,徐鸿谦毫不做作的接受了。每个人总有些时候在有些地方会表露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而能够表露徐鸿谦最真实一面的地方就是在镜湖亭。
“你知道老夫所写的这么多字中,老夫最满意的字是哪个字吗?”徐鸿谦问贺腾骁道,表情之中带着些骄傲和自得。
这是一个很白痴的问题,至少贺腾骁是这么觉得,觉得这个问题实在是非常非常的白痴,只要脑袋没有问题这个徐鸿谦的这个问题可算是近乎幼稚。
徐鸿谦写的最多的字是“道”字,徐鸿谦既然这么喜欢这个道字,那么这个肯定对于他来说有着某种特殊的意义。而且徐鸿谦的这个“道”字,就贺腾骁目前所见到的而言,没有一个字的写法是重复的,这说明徐鸿谦肯定在这个“道”字上很下功夫,很上心。那么这个“道”字,自然是徐鸿谦最为得意的一个字。
“道。”贺腾骁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聪明。”徐鸿谦捻着他的胡须,悠悠说道,“正是这个道字,老夫平生最喜欢写的字便是这个‘道’字。”
贺腾骁心说,您老还真有眼光,眼光真是独特会喜欢“道”这个这么哲学的字。
道可算是最难解释的一个汉字。古人对道的解释不胜枚举,很多人喜欢琢磨道字,但通常不是喜欢道字的本身,而是喜欢琢磨道字中所蕴含着的深意。
“老夫时常琢磨这个道字。”徐鸿谦说道,“可惜老夫琢磨了几十年。”
徐鸿谦说到这里欲言又止,想继续说下去却又骤然停住。
贺腾骁被徐鸿谦吊胃口吊的很不耐烦,一副很期待徐鸿谦这个老头继续说下去的样子。话说到一半在关键的时候突然停住,很让人感到难受。
“还是不知道这个‘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徐鸿谦此语一出,贺腾骁刚刚喝到嘴里的茶水没忍住喷出来,喷溅到了徐鸿谦身上那身昂贵的袍子上。
在一旁伺候的美婢不禁花容失色,生怕徐鸿谦大雷霆。这个年轻后生可真不知好歹,居然敢在徐鸿谦面前失态到了如此境地。
事情才刚刚开始,贺腾骁接下来的表现更是令这个美婢大跌眼镜,贺腾骁竟然不想徐鸿谦道歉,而是捂着肚子,拍着桌子没心没肺地大笑起来:“得,我还以为您老会说出什么特别有哲理,特别有深意的话出来,合着您说了这么多,做了这么多铺垫,最后竟然告诉我,这个道字,什么意思,您琢磨了几十年也没琢磨出来。”
徐鸿谦憋红着老脸,不过不过徐鸿谦并没有作。
“你不相信老夫说的话。”徐鸿谦一副很认真的样子,看着趴在桌子上没心没肺地贺腾骁在那里笑。
“新,我相信。”贺腾骁这才开始克制住自己的情绪,说道,“辅大人不是没有琢磨透这‘道’字,只是辅大人将这个字琢磨地太透,所以有时候辅大人会反而觉得自己如同坠入了云里雾里,不知道这个‘道’字的本意到底是什么。”
“哦?”徐鸿谦听贺腾骁这么一说,倒是来了兴致,贺腾骁的只言片语,有些地方算是说到了徐鸿谦的心坎上。
至少贺腾骁有一处说的没错,徐鸿谦不是没有琢磨透“道”字,正是因为徐鸿谦太经常琢磨,思考这个问题,导致结果适得其反。琢磨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后连徐鸿谦自己都不知道哪一种是对的,哪一种是错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