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崇祯八年是什么年 > 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2页)

第四十八章 巡视(第2页)

崇祯叹息道:“如果人饿到草根、树皮甚至吃土,乃至最后人chīrén的时候,胀气、泛酸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松江府乃膏腴之地,民户不乏口粮,嫌弃此物是正常的。可陕西河南一带的百姓,只要能有口吃的,能活下去就已是邀天之幸了!”王承恩等人皆低头默然,有关大明西北连年大旱导致的人间惨剧,他们也都有所耳闻。

崇祯继续道:“我只希望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减少这种惨剧的发生,只盼上苍能给我眷顾,给我时间,红薯是其中重要一环。刘朝,你务必用心啊!等到夏收以后玉米也要选地栽种料理,此二物或许能活人无数,到时你刘朝便是大明的大功臣,会青史留名!”

刘朝语气坚定的回道:“黄老爷放心,小的定会尽心竭力完成黄老爷所托之事,小的不在意是不是留名,只盼着能解黄老爷之忧!”

崇祯点点头,赞许道:“文臣都言太监之祸,殊不知身体残缺之人中也不乏用心任事之辈啊!”

想到未来几年即将扩散到几乎大明全境的特大旱灾,崇祯心中沉重异常。

自己现在所做的只是尽量减轻旱灾带来的影响,但处于历史上的小冰河时期,人类的力量在天灾面前是多么的渺小无力。再加上流贼肆虐,满洲犯境,首尾很难兼顾。

当务之急便是剿贼安民,剿杀流贼的同时,安定地方和百姓,使高迎祥们失去兵源,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老百姓只要有一口吃的,哪怕吃不饱,能活下去就不会zàofǎn。所以,粮食是重中之重。

看来除了大搞水利建设,推广红薯、玉米的栽种以外,必须要大量的进口粮食。

郑芝龙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他的船队才能从南亚各国大量进口粮食。

上个月郑氏船队数十艘三千料{相当于200吨}大船,将十余万石的大米运到了修缮过的天津卫港口,朝廷动用大量的马车和人力,用时月余,才将这些粮食运到港口附近的官仓储存起来。

但这一千余万斤粮食,对于即将到来的饥民潮来讲,属于杯水车薪。把这些粮食运到山西、河北一带,路上的消耗就十分惊人,但不运粮不行,总不能让难民大规模的往京师跑吧?那样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崇祯不敢尝试。

郑芝龙属于畏威不怀德一类的人,只有你展示出强大的实力之后,他才会乖巧听话。

据锦衣卫得到的情报,此次随船而来的郑芝凤,携带了大量钱财,在京师买了一个大院落住了下来,看来是作为贿赂朝官,打探消息的据点之用。

不管是官军,还是流贼建奴的消息,都可以第一时间打探到,然后遣人从天津卫乘船递送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崇祯想到了后世各地的驻京办,原来现在已经存在了。

即将到来的建奴叩关之战,将成为崇祯向郑芝龙展示力量的绝佳机会。只要这一战将建奴打疼,打出官军的威风和士气,那相信郑芝龙的态度将会发生极大转变。

不过,虽然郑氏武装海盗集团很有钱,但人家也是大明子民,毕竟没有在大明土地上为非作歹,人家是靠实力得来的财富,除非人家自愿,否则不能总想着从他身上巧取豪夺。

作为一个后世过来的人,崇祯不想做这种抢劫的事。

况且郑芝龙在泉州一地名声非常好,对当地百姓异常仁慈,不但不杀人,甚至救济贫苦,威望比官家还高,泉州知府写给福建巡抚的文书中曾提到:”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

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钱的问题,国库已然空虚,户部尚书侯恂已经被漫天催要款项的文书弄的焦头烂额,天天请见圣驾。

内帑存银也已消耗殆尽,如果再不想办法敛财,接下来的一系列大战将面临无钱可用的窘境,巩凡物晒盐目前还没有消息,看来只能对那帮人动手了。

想到这里,崇祯吩咐道:“传骆养性觐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