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买宋plusdmi轴距 > 第二百零九章 古代的救火制度(第2页)

第二百零九章 古代的救火制度(第2页)

比如《孝庄秘史》中有个镜头,火光冲天,烟雾浓浓的,要是灭火的工具不先进,没准皇家园子就不保了。

同治年间,民间自发成立了消防组织“水龙局”。

清代诗人吴东发看了“水龙”表演后,写下“数人并力动枢机,呼吸纵送在复右”的诗句,从中看出这个灭火工具不同寻常。

当然,也没那么神奇,水龙的原理其实是一抬一压的木质手柄,和沙漠地区的井一样,通过挤压,装在桶里的水就会通过软水管喷出来,软水管对着火点浇射就能够灭火,使用起来非常的简单,也很便捷。

在同治年间就已经出现了,是比较高级的灭火发明。

除了水龙外还有洋龙,洋龙是西洋科技的一种技术,它也促进了清代消防的飞跃发展。

它是从国外进口的一种机械消防装置,通过蒸汽原理推动泵活塞快速上下抽压出水,也叫蒸汽机救火车。

因为是从西洋引进,所以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洋龙”。

正是因为这种蒸汽救火车的出现,从而推动了消防装备逐渐步入机械化时代。

当然,水龙和洋龙其实都很少见,最常见的,还是太平缸,这是明清两代时,都非常喜欢用的一种盛水工具。

因为当时紫禁城的房屋都是木质结构,在炎热的夏天或者阴雨天,打雷的时候很容易起火。

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宫殿前都放了很多大水缸,起火的时候方便及时用。

所以这种缸又名“太平缸”,或者叫“吉祥缸”。

在紫禁城中这种水缸大概有00多口,分布广泛。

………………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对我国的消防发展史已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了,所以抛却其他不提,宋朝还真的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朝代,很多事情都是从他率先发展出来的。

比如第一次出现“专职消防队”,刚才说了,这也是中国最早意义上的专职消防队。

当时宋仁宗制定了非常严密的防护措施,挑选了精干的军士,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夜间巡查,督促居民按时熄灯,注意把不用的火种熄灭,以及排查一些火灾隐患。

如果发现火灾要及时报告,并进行合理性的抢救。

同时,他们就要进行密切合作,运送水、维持秩序、救护以及保护受伤的居民。

当时的宋人说,“警察有巡尉之官。”这个“巡尉之官”便是中国最早的警察。

宋代每县设巡尉一员,相当于警长,“掌阅习弓手(警员),戢奸禁暴”。

在城市一级,则设立“厢”,“治烟火盗贼公事”,类似于警察局,厢下面置“巡铺”,又叫做“巡警”,类似于派出所。

像是前文所说,汴梁城的街道每隔三百余步,便设置一所巡铺。

在东京汴梁“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收领公事”。

到了后面临安城的街道上,则每隔二百余步设一所巡铺,《梦粱录》的“防隅巡警”条说。

“坊巷近二百余步置一军巡铺,以兵卒三五人为一铺,遇夜,巡警地方盗贼、烟火,或有闹吵不律公事投铺,即与经厢察觉,解州陈讼。……遇夜,在官舍第宅、名望之家伏路,以防盗贼。”

显然,铺兵这里的职责,跟现代警察并无什么不同。

“军巡铺”还负有火灾报警的责任,铺兵每日在望火楼瞭望,一发现哪处起火,马上驰报,即由“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汲水扑灭,不劳百姓”。

而那些负责扑灭大火的士兵,则是“潜火队”的“潜火兵”。

在早期的时候,其实宋代的消防官兵是很专业的,也很有效,比如当时一位大官家里举行“夜醮”(祭拜鬼神),大举烛火。

站在望火楼上的瞭望员望见后,见“骤有火光”,以为发生了火灾,于是不敢怠慢,立即“驰白厢主,又报开封知府”。

很快,一大队潜火兵便赶到了这位大员家里,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误会。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汴梁城的消防系统的反应的确很快。

只可惜到后来,可能是歌舞升平太久吧,越来越懈怠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玩忽职守,本该当值不好好当值。

有的干脆不在,有的即便来了也不尽忠职守,根本不瞭望观察,而是在望火楼上睡大觉。

要知道当时宋朝的“潜火队”配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消防装备,“如防虞器具、桶索、旗号、斧锯、灯笼、火背心等器具,俱是官司给支官钱措置,一一俱备”。

所以只要观察瞭望的人用心一点,是根本不可能发生什么大火的,会被即使扑灭在萌芽之中。

而且他们救火也很有效率,不是蛮干,比如在救火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火势过旺、一时难以扑灭的情况,则会根据火势大小将火源周围的建筑物拆除,留出一段距离作隔离带,以阻止火势蔓延(《宋会要辑稿·刑法》),这个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