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尚且穷困潦倒,何况辖内一个小山村,按理说像这样落后,连先生都没有的小山村在当时是不可能出一个读书人的,但穷了几十年的白桑村,还是出了位大夫。
要做大夫,首先就得认字。
家家户户都靠农活养活一家子,可此地贫瘠,良田有限,只有饥一顿没有饱一顿,遇着收成不好的时候,饿死人也是有的。
可想而知这种情形下,哪家能养得起一个读书人?
且在这样的坏境下,家中孩子大多连书本都没有见过。
怀苌能成为大夫,起因源于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位读书人。
读书人的到来是个意外,科考落榜他心灰意冷,外出游历走到了这里。
恰好那日大雨留客,又恰好他住在了怀苌家。
怀苌便是那时才知还有读书这条路。
读书人见到了怀苌对读书的渴望,见到了他眼里泛光,也见到了白桑村的贫穷落后,他枯坐一夜后,决定留下教这里的孩子读书习字。
他想要这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去外面看看,若侥幸出个本事的,能造福家乡,便是最好。
初衷虽好,却难以实现。
读书人在白桑村留了一年,盘缠用尽,家中人也找了来。
白桑村这才知道,这位不求回报教了孩子们一年的先生,竟是位秀才。
秀才家中并不贫穷,却也说不上富裕,这好不容易出了位秀才,怎会容他在偏远山村蹉跎光阴。
他的家人三番两次来请,最终将他带了回去。
秀才离开前留了许多书本,但将它们来回翻看的只有怀苌。
秀才短暂的出现,在小怀苌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他任由它疯狂肆意的增长,最后破土而出,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
当然,这个过程无比煎熬。
家里出不起束脩,小怀苌便每日步行三个时辰去一个极小的书孰偷听。
夫子起初自然赶他,但小怀苌还是每日都去,不过后来他都会带些家中的东西作为报酬。
家里穷,拿得出的只有粗粮,且只有小小一把,着实没什么用。
但夫子被他的执着打动,又知他每日翻山越岭而来后,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来一次随堂测试,夫子也给他出了题,小怀苌对答如流,一字不错。
夫子大惊之后,决定收了他这个学生。
小怀苌从此正式上了学堂。
而后来的路远比此时艰辛的多,但怀苌从未放弃,他闷着头勇往直前一步一步走出了大山,考上了秀才。
白桑村也因此得到了县中的重视。
眼看这日子就要好起来时,天有不测风云。
一场山洪引发瘟疫,除了在县里学院备考的怀苌,白桑村无人生还。
瘟疫报上去时州府派了大夫,但最终没能战胜这场瘟疫,先后派去的三个大夫全都能没出来。
怀苌悲痛欲绝,大病一场,是当初那位为他启蒙的秀才赶来,才唤回他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