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说,二十多年前他初登大宝,从未想过他以后的帝王生涯里会有这样多的无奈和身不由己。
如今他快四十岁了,可是他政治上的抱负一件都没有实现。
只维持好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便让他力不从心了。
皇帝的理想我都明白,他想要广开言路,广纳人才。
他想要建立一套新的官吏体制,他本质上不赞成重农抑商,他更想用贸易来维持与鞑靼和漠北的和平。
但是什么样的改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想要改变一件事哪里是容易的,皇帝是个仁君,他不愿意搅扰百姓们的安定生活。
如此,那便唯有牺牲自己的政治理想了。
我如今也不得不佩服他,他做什么样的决定都是从百姓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权力欲望。
历史上是有许多雄才大略的皇帝,可是他们穷兵黩武,好征善战,唯我独尊。
为了自己心里的欲望不顾百姓们的死活。
这样的帝王真的就是好皇帝吗,哪一场胜仗不是用士兵们的血肉之躯换来的。
我真心的劝慰皇帝,为君者,以仁取天下,以德治天下,以礼固天下。
史书上不乏许多被史官们赞颂至极的威武帝王,开疆拓土虽不少,可是在位期间因着战乱弄得劳民伤财,民不聊生,百姓无立锥之地。如此,真的算是明君吗?
如今皇上仁,德,礼无一不有,事事都为百姓着想,已算得上是明君了。不必再以什么样的准则来苛责自己。于百姓无愧,于祖宗无愧便是足够了。
皇帝提起茶壶倒了一杯茶放到我面前道,你所言极是,功过让后人评说吧。
良久,他又突然道。
子润,朕这些日子里总是梦见母后,她还像小时候那样跟朕说着话,朕真的很想她。
他有些哽咽了。
听皇帝提起太后,我也沉默了。
何止是皇上,便是我,想起太后也是一样的难过和思念。
她是宫里,唯一愿意护着我的人。
近来,我已经有日子没有梦到她了,听皇帝这样一说,我的眼睛也是一下子湿了。
彼此相顾无言良久。
他伸出手来握着我的手,我们就这样沉默着,彼此慰藉着,陪伴着。
我默默的流着泪,为我们对太后的思念,也为彼此如今的无奈和责任。
翌日早晨,许久不来见我的郑灿和郑烁倒是规规矩矩的来我这里用了早膳。
一上午在这里叽叽喳喳的同我说着这行宫里什么样的景致呀,什么样的物件。
又说起了他们这几天结识了谁家的公子,谁家的小姐。
我只告诉他们与人相交要诚心,不要自恃皇子公主的身份于别人难堪,注意安全按时回来便完了。
谁知用过早膳他们也不曾出去,还在我跟前晃悠着。
我有些纳闷,尤其是阿烁,这会子竟然还拿了书坐在一旁写诗读词的。
我问了灿儿才晓得,原是今日宣慧公主说在瞿芳洲办了诗会,邀一众女孩们都去参加。
都是适龄的女孩子们在一块,阿烁也十分想去,但是她诗词上的功夫又很平平,因此便在这里临阵磨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