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修仙太难了百度百科 > 第十六章 潮生潮落非旦夕能平(第2页)

第十六章 潮生潮落非旦夕能平(第2页)

董朝回神,没有犹豫,顺着那剑士一拉,踩在马车上,四匹骏马安静的站在原地,至多甩甩硕大的脑袋,呼出一阵白雾。

大魏的宰相石铤正在车内闭目养神,董朝在车内站定,冲着石铤作揖:“兵部中记董朝,见过宰执。”

迎着两侧的灯笼光芒,石铤睁开眼,眼睛盯着董朝看,柔声道:“董家三郎,家中老母可有打算接入京生活?”

董朝回道:“长安人口繁密,地方寸土寸金,连臣自己都只是寻客栈租住,家中老母恐怕也还不知道臣已进朝堂。”

长安的住宅有上百处坊,价格就距离内里皇城而居高不下,身为天下的宰执,石铤自然一清二楚。他点点头,招手示意其坐到自己身侧。

董朝刚刚坐下,老宰相就开始了唉声叹气,从一边取出三份奏折,递给他说:“今年冬风起的早,宁州、西府都遭遇了寒潮,冻死了不少人。”

不自觉地接过三份奏折,一般地方官吏的奏疏全部都是传至中枢令,由六部主官观阅分别是否能够处理,最后由中枢决定是交由皇帝做决定,还是由中枢令决议,并起草召令实行朝廷的决策。

这些个地方封疆的奏折,兵部左侍郎是看不了的,民生只能由户部来沟通。

第一份奏疏来自西府海棠城,沙海荒漠大地上的大州,辽阔的土地比两三个宁州还大,今年的冬风在中秋刚刚过后就席卷而来,冰雨坠地,摧毁了无数的耕地,西府已经闹起了饥荒,西府粮价翻了三倍,西府提督询问能否开官仓平抑粮价。

第二份奏疏则是来自遥远的宁州,宁

州为于极北苦寒之地,终年都称得上隆冬日,冬风的来到让燕地也是折磨,今年太冷了,宁州的军队太需要足够棉衣和粮食,燕王还称想要在明春对宁州几座城池维护修缮,望能够得到朝廷一定的拨款。

董朝沉默,翻开最后一份奏疏,这一份则是中州。

中州是朝廷真正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天下的中心,供养千万户人家三十城,长安则是中州首府。

但是寥寥可数的几句,让董朝不由得瞪大眼睛,他站起身,凑近灯笼光芒确认自己刚刚看的每一段句子:

西部大风,由西府入中州流民百万,顺河、牧府二城已无百姓,绵延向东南去。

郓城流民间有子女买卖,人骨弃南城作白原,府官惊出东门时,记有悬女子头颅焗肉私售者。

西府人口不过千万户,百万流民向东南进入中州土地,地方官吏见到有人悬挂女子的头颅,吸引食客买卖蒸熟的……

这段话让人震惊。

董朝来自江南,知道这些年因为战乱的平定,使得民间人口滋生,许多产业恢复迅速,使得物价确实较之前朝飞涨不少,但是冬寒的早至使得西府的粮价三翻,百姓流离到地方人食人,这实在是骇人听闻!要知道大魏已经安定天下十年之久了,甚至已经重新开科取士,吸纳天下人才……

“西府提督不敢报其地流民之数,但底下回报,百万是虚数,而五六十万流民却是真有的。”石铤道。

五六十万?那也是不少了,杭州府也不过堪堪八九十万人。

石铤继续指引道:“户部尚书方才所说的千万银子,其实是指无钱可用,剩下的银子还要支给天底下的官吏,又要添补一笔灾民安抚,眼下中州、西府都是粮价飙升,购置米粮就要花不少……”

董朝面色难看,不解的问:“朝廷国库集天下之财,传闻前朝一年赋税以亿为记,甚至一度养着成千上万的金丹修士大军对抗妖域。”

石铤对外说:“石家小子,老头子我要与董侍郎吃几杯水酒。”

董朝没有心情吃酒,但宰相都开口了,哪怕他想拒绝也张不了口。外面的剑士答应一声,驱动四匹大马前行,马车车轴转动,晃晃悠悠地在诸多金吾卫眼前,顺着宽敞的道路驶离外城。

长安在战乱后,十年期间恢复很快,三层的高楼搭的甚是华美,早已到了后半夜,帝京延边四坊还是有夜市的。

宰相府外站立着许多宿卫,遥遥见到宰相的马车,纷纷屈膝,单膝下跪撑着长戈俯首。

四名宿卫从外合力推开宰相府的大门,随着宰相石铤下车,董朝仰头看那门上的牌匾上金漆大字,内里也有几位挎刀的士兵,见到众人过去也目不斜视,这些人并不跪地,他们是皇帝的金吾卫。

青酒沉浆,比得了长安最好的酒楼佳酿。

现在是圣德仁君施恩天下,允许商人大行其道,最好的酒除了宫中的御酒,就要属晋人的赋华白烧和江南的绍台的黄米酒,眼下这杯是葡萄酒。

“这眼下天下虽然安定,但与前朝比,弊端之多不是一般人能够分得清。”石铤回答董朝方才的问题,思索一下道:“前朝竟有安西藩镇、前朝皇帝、名门望族。”

“但今天的大魏朝廷却不同,普通百姓眼里天下永远只分皇帝与百姓,财阀眼中不过是官僚、世家、皇家、百姓蚍蜉……”

“百官眼界高些的分的出许多其他的派系之别,譬如存有前朝遗臣与先帝班底之分、勋贵一系牵扯繁多、地方封疆与行商者勾连干系、攀附藩王们的朝廷爪牙、世家名门及其弟子勾结的那便更多了,算在一起甚至还能从中牵扯出忠君一党、奸佞小人之派……”

“这些分支都是对的,藩王们掌兵恐怕已在朝廷之上,燕、楚二藩或许早有谋逆之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