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一动,阿娅公主的嘴皮子功夫竟然也不差。
正恍惚间,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殿下,微臣记得王妃娘娘说过,铲除奸臣不是铲除百姓,若是攻下城池、失了民心,只怕殿下也不情愿!”
四目相对,我咧嘴一笑,冲着叶宛点了点头。
叶宛对着我眨了眨眼睛,又朝着魏璧努了努嘴,一副邀功请赏的模样,我哭笑不得地扭脸望向魏璧。
只见魏璧沉默了片刻,缓缓道:“强攻损我兵将,毒攻害我百姓,无论哪一个,都不可取。兵书上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本王以为,强攻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的办法。”
“可是,殿下,如果像王妃娘娘所说,一直围困下去也不是办法,前有援军、后有追兵,只怕京城未破,我军倒是先破了!”王长史又苦口婆心地劝道。
何不语不失时机地站了出来:“殿下,前番西的皇帝派梁王殿下多次来访,表示愿意协助殿下铲除奸臣、重振朝纲,殿下何不借机与西华结盟?”
我心里一动,怪不得上次在军营里撞见冯殊,原来他也是奉命而来。只是不知道他老爹让他来主动示好居心何在?
所谓的协助肯定不是白白协助,只是魏璧为什么从未跟我提过此事,难道还是对冯殊心存芥蒂?
一边想着,一边默默地打量着魏璧。
魏璧不紧不慢地瞥了何不语一眼,淡淡道:“何大人,西华皇帝虽然抛出了橄榄枝,可并不是无条件的,他想把本王当年和谈得回的西北三县再要回去,你说本王给还是不给呢?”
何不
语沉吟片刻,又道:“殿下,此一时彼一时,若能换得西华援兵,既能拖住朝廷的东北大军,又能为我军攻城争取更多时间,微臣倒觉得未尝不可。”
当年和谈的事儿我可还是记得,说起来还多亏了冯殊从中斡旋说服了西华皇帝,才赢得了西北三县,当时冯殊就说过让魏璧先夺取西北兵权,再助他一臂之力。
只是现在魏璧如愿了,冯殊还吊在半空中,毕竟西华皇帝正值壮年,恐怕一时半会儿皇位是空不出来的。
可是冯殊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当初他找魏璧谈生意的时候,魏璧说帮不上他,他还说出了“现在的你说了不算,将来的你说了才算”的话。
所以趁机索要西北三县,肯定不是冯殊的主意,说不定冯殊以后还想借此让魏璧兑现诺言助他一臂之力呢?
想来想去,大概也就是西华的朝臣们见顺国乱了,所以想借机分一杯羹吧!
我一边想着,一边略略总结了一下,当前魏璧面临两个难题,一个是攻城,一个是缺人。
说到攻城,既然我否了阿娅公主的毒攻,总得自己也提出个计策来让众人平衡一下;至于缺人,世上无人不爱财,不让地,让财行不行?
想了想,我清了清嗓子:“殿下,我不懂军事谋略,也不会打仗,可是我倒是有些想法。”
魏璧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鼓励:“说来一听。”
“其一,关于攻城,我虽然不读兵书,却也明白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道理。如今,殿下的大军已经围困京城超过半年,就算城中粮草再丰足,可是普通百姓的日子未必好过。所以我觉得一来殿下可以让人绘制书写传单,投入城中。传单上列明魏端方的各项罪状,告诉城中百姓只杀奸臣,对普通百姓秋毫无犯,并且还会按时将驻军撤出某个城门,让普通人可以自由逃出城去。”
“二来殿下可提前在城门附近埋伏下细作,待到城门一开,让细作想办法趁乱混入城中打探消息。如此等到城内人去楼空,军力虚弱之时,殿下再行攻城,到时候里应外合,即便一次难以攻破,但也能让敌军大伤元气了。”
我滔滔不绝地说了一番自己的见解,魏璧一边认真的听着,一边点头。
“王妃娘娘的计策听起来甚是轻巧,可是实施起来却不妥。”王长史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如何不妥?”叶宛也不甘落后。
“娘娘心地仁慈,可是一来魏端方下令紧闭城门,谁又敢公然违抗他的命令开启城门?城门不开,细作又如何混入?”王长史的语气不算客气,又继续说道:“况且普通小民贪生怕死,明知外有驻军围困,谁又敢轻易出城?恐怕就算城门开了,也不敢往外跑,所以娘娘所谓的‘人去楼空’,微臣觉得实在是幼稚!”王长史说得极不客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