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买定秀才有钱收是什么动物 > 第五百三十三章(第2页)

第五百三十三章(第2页)

这里用真假来点一点,这是一个。

真玉假玉,就是黛玉、宝钗,这还是他原来“幻笔”的意思嘛,可见在脂砚斋的心目中,这两个人并不是有现实的人作为依据的。

还有一条更有趣,是在二十六回批的,就是有一次贾芸把那些小说偷偷地拿给贾宝玉看,或者贾芸去看贾宝玉的时候,走过窗前看到他在里面好像在念书,后来一进去的时候见他果然弄本书在那里看。

这里脂砚斋有批语说宝玉装样子看书,“这是等芸哥看,作款式,如果真看书,在隔纱窗子说话时已放下了,“玉兄若见此批”——玉兄就是贾宝玉——“必云:老货,他处处不放我,可恨可恨”。

下面讲“回思将余比作钗、颦,乃一知己等何幸也~一笑”。回想作者把我比作薛宝钗,比作林黛玉的话,这是我的一个知己,我多么幸运啊,一笑。

有的人根据这个东西就推出脂砚斋这人可能是女的。

但女的也不能老得那个样子吧,曹雪芹写小说是从他十几岁开始,写到二三十岁,那时候那女的年龄还要更轻一点,怎么就变成老朽、老货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说明男的某些体会也可以移到女的身上,这完全是鲁迅先生所谓创造典型的话,移来移去的,嘴巴在浙江,眉毛在江西都可以的,你生活体验了以后,经过自己的重新的艺术创造,可以写得出来。

当然了,这里所列举这些东西来说明《红楼梦》里面这些人物故事都是虚构的,有很大的虚构成分,千万不要和实际生活中的人去对来对去,这是对不好的。

再下面一点,可以给大家讲讲给《红楼梦》批书的。

刚才讲脂评,这是笼统讲,凡是脂砚斋重评在《石头记》上面的批语,我们都叫它脂评,实际上有的是脂砚斋,有些不是脂砚斋。

到底批书的都是哪些人,我就讲这个。这个我只能讲得比较笼统一点,不能讲得太详,因为否则的话要引的材料太多,实在不合适。

可以说里面分为四类人,第一类人是所谓“诸公”,就是譬如是像里面讲到梅溪、松斋等人,可能还有没有署名的别的人,这是一批人。

这批人是曹雪芹的初稿写出来后,为征求意见拿给他们看,这请你看看,你有什么感想,你有什么意见,你就批在上面,这样的一些人,这是最早的一批。

当初也没有想到《红楼梦》要用带评语的形式来流行,就是写好了以后请人看,这些人有很多可能是他的上一辈人,也有可能他同一辈的亲友在上面提意见。

所以这些人在上面写什么都可以,感想什么都可以,而且批语可能不多,每一个人可能批了几条,看过了算是我提过意见,但是总起来也有一定数量,这叫“诸公”。这是第一类。

第二类就是一个人,就是脂砚斋,这个人是有意与曹雪芹合作的,就是他想把他的评语跟小说正文一起流传到外面,流传到后世。

因为当时点批小说的风气很盛,而且实际证明很受到人家欢迎,比如说在他们面前有个金圣叹,他批小说批戏曲都受到大家欢迎。

脂砚斋也想批了以后随着正文一起流传,所以他在把自己的批语整理的时候,就整理成正文下面的三行夹批。

这个人的年龄我想跟曹雪芹相仿,或者大一点,或者小一点,相差不多,很年轻的。他是在诸公之后批的,所以他曾经在自己的批语上提到:诸公批有诸公的乐趣,我批有我的看法。

前面虽然有诸公批过了,但他们不想流传,而他的目的不一样,他要准备流传。

他的批语叫重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为前面很多他的亲友都已经在上面批了不少了,我重新来评,这叫重评。

这“重评”两个字在我的理解是对诸公而言的,不是像现在许多研究家说重评是他脂砚斋第二次评。

既然有重评一定有初评,那么脂砚斋初评是什么时候,然后重评是什么时候,三评、四评,到己卯、庚辰年间。

脂砚斋已经四次评阅《石头记》了,但是书名不叫“脂砚斋四评《石头记》”,而叫“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所以他这个重评是脂砚斋对前人已经评过的不去管它,我自己重新来评,是这个意思。这一点也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

第三类人就是“畸笏叟”,他是书稿的保存者,曹雪芹写好的书稿由他负责保存或者管理。

我以为绝大可能畸笏叟就是他父亲曹頫,这一点如果要详细讲的话,那要写一篇文章,我这里只举最明显的几点。

曹雪芹死了以后,他留下来的手稿、书稿没有别的人批,只有畸笏叟批,死了以后继续在那里批,说明这个书稿在他手里,是他保存的,而且批了好多年。

你说人死了以后能够把死者的这么重要的遗物书稿拿来保存的,那是谁呢,这是你们可以考虑的一个。

第二个大家知道,《红楼梦》的第十二三回这个地方,写原稿时写“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就是秦可卿和她的公公之间有些暧昧关系,最后被人家撞见以后她自杀了。

但是这个畸笏叟看到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的事情,讲了家里几大弊病,后世怎么安排,他觉得很有眼光,我们家里本来也是这个样子,就是没有考虑到这些后世安排。

比如说在自己的坟地旁边多造些义学或者是祠堂,将来退了以后子孙可以在这里种田,他觉得这些都是很有远见的。

所以建议把她在男女问题上犯的错误舍掉,别写出来了,“故舍之,因命芹弃”,命曹雪芹把这些删去,曹雪芹就听了这个意见删去了,删掉也不可能全删掉,还保留了很多痕迹。

你说谁能“因命芹弃”,命作者把它删去,有这么大权威,还有,这个畸笏叟的批里面有几次称“余二人”,我开始都弄不明白,很长时间都弄错,有时候觉得“余二人”一个大概是畸笏叟,一个是杏斋、松斋,猜来猜去。

现在也想通了,“余二人”就是他的双亲,如果这个是他的儿子的话,他完全可以这样讲,我两个人也可以宽慰了,因为儿子是两个人的,是父母亲的,等等。这里就不再做多考证。

……

……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