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扩张之路百度百科 > 第一百六十一章 第三次国会请愿(第2页)

第一百六十一章 第三次国会请愿(第2页)

轻咳了一下,李良淡淡的道。“相信诸位也清楚,如今橡胶在市场上的价格已经由每磅十二先令五便士跌到了五先令以下,而且受到这次股灾的冲击,恐怕很长时间内橡胶的价格都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当然,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恐怕在座的诸位也不会同意把自己的橡胶园卖给我们了…”

在座的许多人都苦笑了起来,因为就像李良说的一样,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的股灾,他们根本就不可能会想卖自己的橡胶园。毕竟不久前这些橡胶园还是些能下金蛋的母鸡,如果是在那个时候有人找上门来说要买他们的橡胶园,他们只会以为对方是疯子,但是现在…

在经历过上海和伦敦的股灾后,就算他们求着人家买恐怕也没几个人愿意买了。

如果不是这样,奎因这帮白人又怎么可能这么费力的去讨好李良。

————————————————————

橡胶园,这就是严绍这次让李良来的主要原因。

橡胶的重要性自不必说,虽然也有合成橡胶,但这时的合成橡胶还不具备实用性。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天然橡胶还是主流。

一般来讲橡胶树从种下到使用,至少也给有个六七年的时间才行。严绍没有这么多的时间,至少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在国内选地方种橡胶树,所以用买的也就成了最简单的办法。

在橡胶股票疯涨的那段时间。国际金融资本纷纷在适合橡胶生长的南洋地区设立橡胶公司,而总部则设在上海,便于从这个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融资。据当时《泰晤士报》的估计。从19o9年底到191o年初的几个月里南洋地区新成立的橡胶公司有122家,至少有4o家总部设在上海。这些公司有些刚刚买地,有些已经把橡胶树苗种下去了,也有很多是皮包公司。

这次出现在酒宴上的,就是那些真的拥有橡胶园和橡胶树的园主。

生在伦敦和上海的股灾使得他们损失惨重,一些人更是即将破产,不得已的情况下这些人也只有想办法把橡胶园卖出去。但是在这个时期愿意买橡胶园的人屈指可数。如果不是这样他们也不会和李良谈了。

“你们提出来的价位肯定是不可能的,这是老板的意思,不过诸位的遭遇我们也很同情。所以…”

说完李良给出了一个相当‘合理’的价格。

听到这个价格,无论是奎因还是潘楠他们都是脸色一变。“你们这根本就是趁火打劫!”

“没错,我们是绝对不可能会接受这种价格的!”

无所谓的一笑,李良摸了摸自己的脖子。“愿不愿意接受是你们的事情。不过事先说明。我只会在雅加达停留一个星期,下个星期一我就会乘船去新加坡,所以如果你们决定下来的话就请尽早…”

“同时也希望你们能想清楚,现在只有我们才会要你们的那些宝贝橡胶树,晚了的话你们就只能自己抱着那些宝贝橡胶树玩了…”

李良嚣张的样子让奎因他们咬牙切齿了起来,一些人甚至愤怒的站了起来,但最后他们也只能目送着他离开。

之后的一个星期里,骨头比较硬的橡胶园园主并非没有。但在三十多家橡胶园里却只有三个人不愿和雨石集团合作。剩下的在经过了一段时间考虑后,最终都选择了屈服。

因为就像李良说的一样。在经过股灾后短时间内想要橡胶的价格恢复到正常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别人也不太可能会把钱投到一个五六年内都不会赚钱的行业中来,这个时候除了严绍这个从另一种目光看待事物的人外,恐怕也没几个人愿意接受这些橡胶园。

而在这些愿意接受橡胶园的人里,严绍是唯一一个有能力将所有橡胶园都收购下来的资本家。

虽然有三家没能被收购,不过李良也没有遗憾,只是如他所说的那样在一个星期后乘船前往新加坡。

除了印度尼西亚外,马来半岛也是橡胶的生产地之一,有了严绍的吩咐李良自然是不可能放过那里。

三个月的时间,李良先后在印度尼西亚收购了三十一家橡胶园,在马来半岛收购了七十二家,在菲律宾收购了十四家,全部总计一百一十七家,而收购的花费却还不到一千万元…

李良这番趁火打劫的举动自然是让那些园主咬牙切齿,然而满载而归的他却是带着这一百一十七家橡胶园的合约乘船返回芜湖。

——————————————————————

尽管遭遇了规模空前的股灾,但是上海并没有因此变得冷清下来。

这不只是因为上海的特殊性,也是因为另一个原因。

不过李良却不了解这些,在从南洋返回中国后,看着上海市内张灯结彩的样子他实在是有些莫名其妙。

“算了,反正也不关我的是…”想到这里李良也没有让船在上海停靠,而是直接让船长把船往芜湖开去。

本来回到芜湖后,他以为自己会看到一个正常些的城市,谁想到他才刚回芜湖就见到芜湖居然和上海一样也是一副张灯结彩的样子。

这也就算了,有的地方居然还有群众和学生手提着红灯高呼万岁,前面居然还有军乐队开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