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视众人睁大的眼睛,径直走向白板,拿起笔,迅速在上面写着。
也是真的巧合,这个运行轨迹,他算过,为了更精准,他算的还是临界值。
虽然他原本不是针对的弹道轨迹,却也是核能木仓,它们的原理是相通的,只不过是弹道这个需要把重量考虑进去。
在苏子言写的时候,众人就看着。
见他直接否定前面的所有算法,写的第一个公式,就是他们没有见过的,不,应该说好像见过,像是什么的变种。
但又很陌生,可能是他们并非数学系,看过忘了。
不过他们也并没有真的相信苏子言能够把这个算出来,都带着一种审视。
只是作为科研工作者的下意识习惯和良好准则,让他们即便是对这个人很不满,也下意识跟着对方的书写算起来。
一开始他们还能明白,可算着算着就跟不上了。
到后面,更是完全看不懂。
原本还有意见的人,此时也都忘了,直勾勾的盯着苏子言下笔,嘴里不断念念有词。
冯院士也惊讶,这个公式,他没有见过。
拿起手机,拍了张,发给自己的老友,数院的院士,让对方看看是什么。
他这会是不敢打扰苏子言的,怕乱了他的思路。
不管是在科研领域,还是什么其他需要专注注意力的领域,贸然打断正在思考的人,都很容易让对方的灵感散掉。
送苏子言和冯教授来的上校,对这一幕很是意外,看来这位冯老的学生,有点实力啊。
晚些时候去了解了解,要是不错,可以提前挖来他们这。
苏子言的速度很快,写完一块白板后,发现没有了,又折回到旁边写着他说不行的几个公式那边,直接擦掉,继续写。
这回一群研究员压根没有多看一眼,他们注意力还在前面,还有的没弄清楚呢。
等到苏子言落下最后一笔,他们还卡在中间。
因为苏子言为了节省时间,也是他自己的个人习惯,并没有一步一步都写出来,简略了很多。
这就导致突然接触这种新算法的其他人,较为吃力。
“算出来了?”冯院士看苏子言停笔,立刻上前,带着笑意。
苏子言:“嗯,这个应该是最临界值,误差不会不会大于0。1μm。”
也就是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误差,上校大为震惊。
饶是知道苏子言实力的冯院士,也很是诧异。
更别说准备问问其中一些不懂之处的人了,纷纷瞪大眼睛,这个数值,那么准?
“你怎么能确定?”
“没有试验过的东西,不能这么早下结论。”
“虽然你这个看起来思路很清晰是对的,可不能如此草率。”
“还是验证一下。”
“我刚好准备新一轮,应该很快就能出结果,只是这是什么意思?”
“还有这里,为什么要这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