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时间进入九月中旬。
《三体》的连载已经开始了第二期。据孙编辑给姜安的数据,报纸在终端的销售量比上周增加了14。5%。
不要小瞧这个不到15%的增长。
电脑周报今年上半年平均单期发行量已经突破50万份。现在增长的14。5%,就是增加了7。25万份订阅量。
这几乎全部是《三体》连载的效果。
孙编辑联系姜安,希望他有时间能够到报社去坐一坐。报社负责他来川城的全部费用。
姜安的答复则是,“不要着急,这才刚刚开始。”
就在《三体》连载第二期见刊的当日,姜安自己启动《三体》英文版的制作。
为什么这么早就下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自己信心不足。
把一部中文小说翻译成英文,可不是英语课上简简单单的中译英习题,虽然姜安身负等同于中文母语的英语水平,但他确实没干过翻译整本书的事情。
虚,也是难免的。
在姜安的前世,《三体》英文版的译者是著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老师。
作为将《三体》推向世界的第一功臣,刘宇昆老师因精准的翻译和细腻动人的文风受到广大科幻爱好者的喜爱。
姜安自问距离刘宇昆的能力还有很大的差距,于是便决定早早下手,做个先飞的笨鸟。
好在这个事情不急,中文连载还要几个月才能完成,到时候市场的热度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可能爆火,也可能会凉。
姜安给自己定了个日拱一卒的计划,每天晚上在家都要翻译上一大段,状态不好就少翻点,状态好就多翻点。
翻译这种事情,也是众口难调。很多读者对自己的水平都有过高的估计,读得不懂,读得不爽,首先不是找自己的问题,肯定是怀疑译者或者作者的水平。翻译得好,是理所当然。翻译得不好,或者小有瑕疵,译者就等着被骂娘吧。
翻译的问题千头万绪,但总体是个需要经验的活,没有长期的翻译和细致阅读的经验,很难明白其中的门道。
姜安决定找个老师来点拨一下自己,他想到了黄老头。
黄老头是燕京大学的教授,给姜安推荐一个这方面的“大拿”,应该是没问题的。
晚上一起倒垃圾的时候,姜安就把自己的想法和黄教授说了,还拿准备好的文稿出来。
老头夺过姜安准备好的中英对比文稿,背手拿在身后,有些得意地说:
“把写的先拿给我看看吧,我这关都过不去,就不要拿出去丢人了。”
姜安去过黄教授的家,不过每次都是匆匆地去匆匆的走,带走一袋垃圾。
这次,他终于是进了黄教授的书房。
好家伙,书房里除了窗子和门的位置,其余的地方都堆满了书。
黄教授示意姜安自己找位置坐,然后他就陷在书桌后面的大椅子里,开始拜读姜安的大作。
姜安给的中英文对比稿文字不多,黄教授很快就看完了。
“中文是你自己写的?”
“是的,正在一家报纸上连载。”
老头听到这里,拿起打印稿的英文部分,随手就把它撕了,然后丢在桌上。
“既然是你自己写的小说,就不要想着翻译。按你的思路,用英文把小说重写一遍试试。”
黄教授说完,从屋子的角落里找出了一本书,随手递给姜安。
“这书你拿去看看,没准有帮助。”
姜安接过书,眼睛顿时瞪得大大的,原来老头是一尊大神。
《论翻译不是对等而是优化》,燕京大学英语系教授,翻译家,黄渊著
黄教授接着又说:“你的基础还不错,后面写好后再拿来给我看。出书的时候,如果需要,老头我可以给你写个序。”
“黄教授,您家里现在有啥活要干吗,还有垃圾要道吗?需不需要我把地扫了!”
“臭小子,快滚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