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臣权重 > 175 再见刘伯温(第2页)

175 再见刘伯温(第2页)

“先生此话何解?”

“洪武初年的事情,你不知道。老夫就给你说一下吧。”

要说清楚这些事情,要再回到洪武二年的九月,当时皇帝就有些顾忌李善长的人脉了,因为在皇帝打天下的时间内,基本上行政官员都是出自李善长的提拔,作为左丞相的李善长威望太高,不是一件好事。

于是杨宪被皇帝从山西行中书省参政的位置上调回!回南京担任中书省右丞相一职。这个时候皇帝又找李善长谈话,基本上就算是劝退了,而李善长也想有个善始善终,所以就在洪武三年初告病。当年七月,杨宪又被晋升为中书省左丞相,算是接了李善长的班,成为大明开国第二任丞相。

当时汪广洋接任右丞相之职,和杨宪搭档总理朝政,朱元璋用的就是他们之间并不和睦,希望能够起到互相牵制的作用。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杨宪喜欢的是当年检校出身的吴印、华克勤等老部下,指挥起来,得心应手,因为包括李善长留在中书省的一些淮西派文官指挥起来,不是那么容易。

而汪广洋留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个不是淮西人的右丞相来管理这些文官,杨宪却是没有看出来,觉得汪广洋比较碍事,于是就唆使侍御史刘炳弹劾汪广洋事母不孝,将其罢官赶回了老家高邮。杨宪还不放心,又上奏老朱进一步将其赶到海南琼崖之地!

同时,杨宪加快步伐,更换中书省官员,换成自己认为不错的人,正准备大展宏图,成为一代名相。

杨宪对于中书省的大换血,同时激怒了淮西派、浙东派两大势力,成为众矢之的,焉能不死!结果,李善长参奏弹劾其排斥异己,图谋不轨,矛盾重重的两大派居然协调无比地打了个漂亮的配合,结果还不到一个月,杨宪就因罪被杀了!

结果大家方才发现,真正得利的既不是淮西派首脑李善长,也不是浙东派首脑刘伯温,更不是骑墙派的汪广洋,居然是胡惟庸这个不显山露水的人物!

按照刘伯温的说法就是,胡惟庸当时的人脉最小,威望也不大,对于君权构不成任何威胁,自己和李善长吃亏就在于他们是一个派系的首领,地域xìng太强,让皇上有些不喜欢。

首先作为定远人的胡惟庸,对于接手李善长所留下的淮西派官员,再加上李善长和皇帝达成的协议,自然是顺风顺水的。

而告老还乡的刘伯温,也被想着办法又逼回京师,乖乖的在那里把自己的人脉一一的都吐出来,之后却落得个死的不明不白,如果不是庞煌穿越的话,就是死的不明不白了。

终于算是解决了所有的矛盾,大明朝堂之上,就剩下胡惟庸时,估计皇帝觉得不太对劲了,当然是刘伯温没有看最近的那几份邸报时的判断,就是觉得皇上可能是觉得胡惟庸没有人来牵制了。

估计想让胡惟庸下台。这个时候。想起了当初是由自己引导的,刘伯温病逝的事情了。觉得可以拿这个事情做文章,把刘琏派到江西做右参政,估计也是有目的的,就是想把矛盾激化起来,找个理由动一下胡惟庸。

因为大明的朝堂之上,敢直接和胡惟庸叫板的人不多。可能庞煌敢,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女婿,有些不舍得,因为政治斗争是残酷的,一个不留神就万劫不复。

你想啊,把刘琏这个耿直的人。调到胡惟庸亲信的周围做事,哪有不产生矛盾的,更况且刘琏一直以为,父亲的死和胡惟庸有关,更是怀着满肚子的不忿,结合以上几条,估计要不了一年,刘琏就会获罪。甚至会死掉。如果刘琏出事,那么以刘伯温的威望。皇帝就有出手的借口了。

这也正是刘伯温觉得,就算是刘琏主动请辞,皇帝也不会愿意的主要原因,刘琏请辞了,他上哪里找借口呢?

所以刘琏不过是下一个被利用的目标而已,根本是身不由己。

庞煌听了之后,却是想到一个办法,眉开眼笑的说道:“刚才我还在想,怎么把师母接过来,现在却正是时候了,不过却是对先生显得不敬,少不得又要让琏大兄再丁忧一次。”

“你的意是说?”刘伯温也醒悟过来,刚才是心急则乱,却是没有想到。不过还是有些担心的说道:“不过这次恐怕没有上次的好运气,上次毕竟都在家中,几rì就下葬了,内子也不会让人看,而这次如果内子不幸,琏儿和暻儿他们要分别从江西和南京赶回去,恐怕必定要见最后一面的,那不就露馅了?”

“这个学生自有办法,请先生放心就是,到时候请先生写封信,万一被琏大兄看出端倪,少不得也要让他们知道,有备无患,要不是琏大兄心里存不下事情,害怕被人知道,否则就算是事先通知,也没有关系的。”

“那有劳你了,不敢言谢,老夫记在心里便是。”过了这一关,刘伯温显得高兴很多。

庞煌看见刘伯温的心情改变,就开口说道:“此次来,是想请教先生一件事情,还望先生解惑。”

“你说吧。老夫能回答,决不推辞。”

“先生觉得,一个国家是有丞相好呢?还是没有丞相好呢?”

“怎么这么问?”刘伯温皱着眉头说道。庞煌将那邸报又重新放在刘伯温面前,静静的说道:“学生怀疑,皇上要废相了。”

重新拿起邸报,刘伯温按照标注的rì期,一份一份的看着,大约一刻钟后,抬起头却闭着眼索了一会,才长出了一口气,说道:“你说的不错,老夫猜的也没错,看来皇上要罢免胡惟庸了,换个丞相而已,刚才你怎么这么问呢?”

“从一些消息上判断,皇上估计要废弃丞相职位,学生就是不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所以才问先生的?”

“废弃丞相之位?不会吧,你从何处得来的消息?”

“这个学生就不能直言了,请先生恕罪!”庞煌微笑不语,他总不能说是从历史书上看到的吧。干脆说不能讲,估计刘伯温会想到自己在皇宫有消息来源。

头,刘伯温表示理解,果然是那样想的,说道:“如果消息来源可靠,皇上说不定还真会有这种想法,但是那样怎么可以呢?”

“先生的意是,废弃丞相不好了?”

“丞宰之说,在这片土地上,单文字记载就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如果可以没有丞相,早就废弃了,何必等到今rì呢?”

“但是那样权力不是更加集中,便于管理吗?”

“但更便于腐烂,给你打个比方,最近通州到处正在建楼房,有时候,老夫也会出去看看,对面就有一座,准备建个四层的酒。”

庞煌不由一笑,现在运河上下繁忙,特别是海关开了之后,更加繁忙,正所谓的运输带动经济,来往的商贾多了,通州又是运河尽头,码头所在的位置,来往的人多了,自然由商贾看到其中的商业价值,但不知道刘伯温怎么会突然讲起了这个。他知道肯定有深意,于是耐心的听着。

“以小喻大,这座酒楼就比如说大明,而皇上就是那店掌柜,丞相就如那工头,而百官就如那些工匠。”

“哪里有店掌柜亲自指挥工匠修建楼房的呢?正所谓术有专jīng,各有所长,各司其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店掌柜亲自督建楼房,也无不可,但是修建出来的楼房,如果店掌柜不是工头出身,那么修建出来的楼房,必定是千疮百孔,寿命极短。”

庞煌想想自己知道的历史,基本上也就是那个样子,似有所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