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经过其实也不是邓宇说的那样,不过在皇上面前,自然不能多说话,只能那样说了。
“嗯?这是怎么回事?你说!”
事情还是挺复杂的,加上当事人乔三知道的也是一知半解,而邓宇短时间内只能凭借郑功兵的实封奏疏上的内容,还有乔三的经历进行推测才得出的,本来这样的内容不该向皇帝禀报,但是乔三毕竟是敲响登闻鼓,而事情也的确太大了,所以邓宇没有办法,才拉着军部侍郎杨成晨前来禀报。
事情是这样的。
一直快要攻打到欧洲的勇王朱棣,因为年纪关系,突然病了,而且病的还不轻,在这种情况之下,两个儿子朱高燧和朱高煦就起了别样的心思。
两个人分别掌握着朱棣手中的一部分力量,谁都想继承勇王的位置,那可是一个比皇帝还要让人眼红的地位,征服的疆土,要比大明的本土还要大,谁不眼热。
但是按照朱棣的思想,还是想把位置传给长子朱高炽,于是就将自己的心思告诉了一系心腹,经过商议,就写出奏疏将事情禀报京师,但是几个月过去了,朱棣本人虽然病了,但是也发现了事情有些不对。
让心腹调查,才大吃一惊,原来奏疏竟然都没有发出去,而是在半路上都被人劫杀了,而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个儿子,不顾父亲的病情。在哪里拼命的拉拢手下十二旗的旗主,得到这个消息的朱棣当场就吐血了。
无奈自己病重,虽然靠着威望。让属下不敢有二心,但是属下们也毕竟要为自己的前途打算,看到朱棣眼见着就撑不下去了,于是就阳奉阴违起来,朱棣知道,自己活着一天,这些属下肯定不能怎么样。一旦自己归天,那么自己的心思。还会有几个属下会执行。
这时,郑功兵的作用就显示了出来,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皇帝的人,只是没有人点破而已。于是,朱棣就秘密召见了郑功兵,让他带着自己的奏疏回京,亲自交给皇帝,请皇上定夺。
因为朱棣知道,以自己实际控制的疆土,任何帝王都不会任由放弃不管,而只有皇帝做决定,自己的心愿才能达成。
就这样。郑功兵带着朱棣的奏疏,加上自己的锦衣卫实封奏疏,开始了往大明境内赶路。谁知道虽然做的隐秘,还是被有心人发现了。
郑功兵一路被人劫杀,都侥幸的逃了过去,一直赶到嘉峪关,找到了肃州卫卫所的指挥使罗永辉寻求帮助。
罗永辉倒是也很爽快,验过腰牌凭据之后。马上准备了快马,指明了路线。还想派兵护送被拒绝后,送郑功兵进了嘉峪关。
事情反常就反常到这里,一路上侥幸的郑功兵回到了大明境内却是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还没有出肃州卫的辖区,便遭到了一股马贼的袭击,要不是一直跟在勇王朱棣身边,也算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郑功兵肯定就跑不掉了。
纵然是那样,也受了重伤,最后靠着放弃马匹,从悬崖上摇身跳下,才逃了出来,但是竟然成了逃卒,被通报给沿途的各个卫所和衙门,请协助调查抓捕。
期间,郑功兵也尝试联系各地锦衣卫的办事机构,但是去了两处,都是险象环生,于是他连身份都没有暴露,连忙潜逃了,再也不敢相信任何人。
就这样一直走到陕西兰县附近,又遭到了一次围追堵截,这次他虽然又逃掉了,但是再也撑不下去了,昏倒在山沟里,正好被闲逛的兰县巡检司小吏乔三救了出来,只好赌一次了。
于是就把实封奏疏加上勇王的奏疏,全部交给乔三,嘱咐他一定要去京师交给皇上,话还么有说完,就死了。
不过总算是所托有人,乔三这人虽然大字不认识几个,倒是比较讲义气,再则郑功兵当时说的严重,什么关系到国家大事,生死存亡什么的,倒是激起了乔三的忠君爱国之心,于是孤家寡人一个的乔三向上级告个假,谁也没有说,就自己往京师里来了。
一路上倒是没有遇到什么挫折,但是他没有想到,只是草草掩埋郑功兵的尸体很快就被发现,再加上详细的调查,而乔三又走的匆忙和离奇,不难推测出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谁也不知道乔三走的什么路线。
于是就有人往京师里面传信,让留意这个人,但是不知道是怎么发现乔三的,于是就出现了乔三差点没有被扔进乌龙潭里淹死的场面。
当然,按照乔三的叙述,邓宇当然不会知道这么多。
但是佥都御史的职位,邓宇不是白白得来的,经过乔三的叙述,和凌乱的头绪,以及郑功兵的实封奏疏和勇王的奏疏,慢慢的推理出来事情的经过,也不是太困难的事情。
末了,向朱标跪下,双手举着勇王朱棣和郑功兵的实封上书,说:
“陛下,按朝廷律序,这件事情的确不该御史台负责,但是臣下当值,而且兹事体大,臣下不敢延误,故而立即觐见皇上,其中详情如何,躬请御览。”
朱标紧皱眉头,打开实封。眼中映现上书标题——
‘锦衣卫外事局郑功兵呈奏皇帝书’
朱标神情专注地翻阅奏章,御书房里静得只听见翻动纸张的声响。看着看着,朱标双手在微微颤抖,一向恬静的两颊如同乌云密布的天空下滚过声声沉雷。
“啪!”朱标怒不可遏,拍案而起,骂道,“看日期,时间过了这么久才到朕的面前,就知事情的艰险,到底是谁在从中作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