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形与心儿童生命的觉醒 > 第18章 究竟的幸福快乐(第1页)

第18章 究竟的幸福快乐(第1页)

怎样说话能让人爱听呢?有的人说话,说什么都让厌烦,而有的人说话,说什么都让人喜欢听,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以什么心态来说话,如果你以贪、瞋的心和人说话,你会首先想到自己的利益得失,让别人听到后,就会想到你是把自己放在首位,自然就会产生戒备之心了。

如果你不以我的得失,来与人说话,就会让人容易接受,但相处时间长了,就会形成愚痴和轻慢的习性,虽然大多数人都有着贪婪和瞋恨的习性,但痴慢的习性也不少,这一切都是疑惑和恶见的结果。

对人生明了的不究竟,就会产生错误的判断,别人就会产生戒备心,所以想让别人倾听你的谈话,就要站在智慧的高峰,无我利他的语言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喜舍声。

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人的一生要完成三种境界,从少年时的依靠物质而生存,到青年时有着远大的目标和向往,到老年时要心有所依靠,无论是天堂或净土,必须有所靠不然必有悲哀荒凉感,该有物质时如果不亨受物欲,人就容易多病磨难。

到中年时所学己成,如果不贡献于人,必然会留有遗憾,人生的目的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境界也在增长,年纪是必然增长的,但境界却不是随人的增长而变化的,境界的成长须要有正确的观念,人生百年坚持正确的目标,并以自己心的做用来决定境界,做一个无我利他的人。

天人的吃饭与我们的吃饭有什么区别呢?俗人只能吃食物所以称普通人,而天人的饮食是人的欢喜心、慈悲等心,人活着不是为了吃喝玩乐的,而是要知道吃喝玩乐的是谁,就好比化茧成蝶的虫子,它有三种身,虫子是一个身,化茧自缚是第二个身,脱茧成蝶是第三个身。

人小时候是知道吃好玩好,吃玩都是钱带来的,把金钱看得重于一切,大一点上学真至毕业,要更好的储备能量,就必须一心一意专心至至的投入。

做茧自缚是储备能量的时候,学有所成便会升华自己,这也是破茧成碟的过程,所以受用物质的是俗人,以公平正直为食粮的是天人,人只有保持着以利他为宗旨,才能证得无我的菩萨行

怎样减少罪业呢?“信为道元功德母”,生起信心凝聚信心,心性的强大业障就会减少,我们的心性和菩萨没有区别,只不过作用不一样,我们看东西,把着力点用在我上,用别人来证明我的存在,而菩萨看东西,把着力点用在东西上。

比如菩萨要度化一个人,菩萨看这个人的同时,只关心看的能力,和这个人心灵的变化,这样才能看到这个人的心性,我们普通人看这个人,首先想到的是我和我的眼睛,看对方物质的身体,菩萨以无我无人的心,就会看到心灵,我们以我执我见的眼睛,看物质的身体,其结果就是污泥与莲花的区别。

世界上什么力量最大呢?那就是思念的力量,因思念而精神失常的很多,思念的痛苦主要是人事环境所影响的,由于普通人心不能转境,所以才有思念执着的痛苦,小乘圣人看破放下了思念的痛苦,声闻乘将念世转为念佛。

没有思想的痛苦,菩萨只有一心度众生,没有意识上的痛苦,经中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普通人在八苦之中执着痛苦。

思想的苦、意识的苦和自性的苦,对应着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圣人,声闻现无欲的出家相,将世间的事全部放下,只是一门听开示心性之理,听法觉悟之后,就要进入静滤禅定的保任状态。

普通人只能一步一步的将思念转移到心灵上,把思念变成纯念,而声闻必须把心性运用自如,心性纯熟后,就进入到教化众生的菩萨阶段,菩萨就是教导众生保护心性,才能出离生死苦海,进入心性的世界。

怎样才能拥有幸福快乐呢?人要拥有幸福快乐,必须常常思念苦难的日子,这样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而死人要想自在,就必须有活人的思念,就是说活人死之前,必须得有无我利他的心念,如果说思想代表活人,那么意识就可以代表自在的死人。

思想是浅显的,代表普通人常用的思维方式,而意识却是深层次的,好比遗传的基因一样,所以无论什么形式的人,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只用浅显的思维就是普通人的思维方式。

这种幸福是建立在意识的基础上的,如果能用深层次的意识,这就是苦的基础,而思维出来的幸福,而修行也是这样,修行就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不但超出了生死的局限,也超出了精神意识的境界,只有用无我利他心性活着的人,才是菩萨的净土世界。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圣人孔夫子说:“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不是学习技能叫有志于学,而是立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叫做有志于学。

以这个志向为中心,为圆满这个志向的学才叫有志于学,总理十二岁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岳帅立下精忠报国的远大理想,并一生为这个志向而奋斗,这才是有志于学,三十而立,立是立事,就是说理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要在事相上磨练。

当你遇到磨难痛苦及贪嗔痴考验的时候,还能够如如不动,保持初心,这就是理论成就的历事练心阶段,四十而不惑,就是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已基本明了,已经达到心能转境的境界,五十而知天命,就是知道这一辈子要干什么。

人生死是怎么一回事?人在这个世上只不过是一个作用而已,真正的家只有净心净土的世界,六十而耳顺,就是说到了六十岁,已经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知见,以无我利他的心态活着。

有缘份则教学相长,一切随缘,等到了七十则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时候净土法界就在自己的心中,可以随时随地入于种种境界,以至高无上的圣人心胸,度化一切众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