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阳明路小学校长 > 第十一章 忘河惊魂(第2页)

第十一章 忘河惊魂(第2页)

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杨氏第十四代领主杨价亲率数万军士驰援青野原,面对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没有丝毫畏惧,向来以“只可战死不可战败”为军魂,双手虎口处刺有“忠勇”二字的播州军凭借多年在播州群山峻岭中练就的骁勇本领正面冲锋蒙古铁骑居然不落下风,皆奋勇杀敌,奋死冲锋,解了青野原之困。

事后,杨价主动请缨驻守蒙古大军侵宋的最后一道关隘阳平关。

蒙古大军在先锋汪世显的带领下聚集数万精锐猛攻数十日却无丝毫进展,反而损兵折将,士气低落,最终退兵。

此战对于当时的南宋意义非凡,宋理宗特加封杨价位“武功大夫”,麾下亲兵赐名为“御前雄威军”。往后数年间,御前雄威军没有辱没盛名,在与蒙古大军的交锋中功勋卓绝,顽强作战,奈何实力悬殊,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蒙古最终攻占天府之国,而忠肝义胆的杨价也于不久后病逝,一代英豪就此长辞。

杨氏第十五代领主杨文,深得其父杨价之志,文武双全,上任不久便向四川制置使余玠呈进上、中、下《保蜀三策》,更向余玠推荐了“冉氏双雄”,也就是主修被西亚和欧洲世界称为“东方麦加”和“上帝折鞭处”军事堡垒钓鱼城的能人。

这座举世闻名的军事堡垒,在蒙古大汗蒙哥亲率的十万大军攻打半年之后依然坚挺不破,最后更是在城下一炮击杀蒙古大汗蒙哥。

当时,远征西亚大陆的蒙古大军已经征服阿巴斯王朝,攻占首都巴格达,占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强大的世界唯一仅存埃及一个独立的政权。

就当蒙古铁骑厉兵秣马准备进攻埃及时却传来了蒙古大汉的死讯,西征的蒙古大军统帅旭烈兀决定班师东归,协助兄长勿必烈争夺蒙古大汉之位,这才让世界甚至整个欧洲文明避免了一场屠杀和灾难。

其实,真正改变这一切的幕后英雄是杨氏的第十五代领主、雄威军首领杨文。

不仅如此,杨文早就料到蒙古大军会绕道吐蕃,攻占云南,直驱大理,从而进攻播州,杨文决定仿效钓鱼城战役修建一座攻防一体的堡垒对抗蒙军,宋理宗当即批准杨文的奏折,派节度使吕文德赶赴播州与杨文共商修建之事,赐十万两银。

杨、吕二人最终选择四面环山,四水相绕的龙岩山修筑堡垒,取名“龙新新城”又叫“海龙囤”,就这样一座仿效钓鱼城却比其更为精良,攻防一体,依山就势的海龙囤正式开始修建。

历时五年,动用了周边数州之力,上万工匠和军士海龙囤最终完成。海龙囤修建完工之后,蒙军迫于播州御前雄威军的武力和历史的教训,十几年中未曾敢犯。

海龙囤修建完工数年,与蒙军英雄作战三十余年,立下赫赫战功的杨文病逝。

杨价、杨文播州两代播州领主均被当朝皇帝作为民族英雄钦赐御笔,赐庙忠显,正如杨价所誓“所以不尽忠节以报国者,有如皎月。”杨氏后人,秉承先祖遗志,继续在抗击蒙古入侵的战场上奋战不息,被誉为“南宋杨家将。”

蒙古大军攻破长江防线后,时任播州领主的杨邦宪率御前雄威军拼死出击,拱卫京师,奈何为时已晚,南宋江山气数已尽,宋恭帝被俘,南宋灭亡。

整整四十余年,杨家三代誓死守卫南宋西南半壁,南宋灭亡后,在元朝辽阔的版图上仅有播州孤星一地,誓死抵抗,顽强不屈。

元世祖忽必烈对这支唯一没有被蒙古铁骑兵团征服的部队钦佩不已,更是对杨氏一族的忠义勇猛深感赞赏,英雄惜英雄,忽必烈特遣使招降,并承诺杨氏世袭播州,永封王爵。

领主杨邦宪在杨氏先祖的灵牌前痛苦数日,望着犹如血色的残阳,想着城亡国破的江山,为保播州百姓,避免播州生灵涂炭,自唐以来世卫播州五百余年的杨氏一族终降元。

风云变化,历史桑田,蒙元政权被朱明王朝所取代,明朝万历年间,此时的播州在杨氏一族七百余年的治理统治下,已经是一个物产丰富,极其富饶的土地,良田、农牧、水利、矿场、林业、蔬果、遍布四处,军事之强,人口之多,俨然成为了大明王朝一个强大的地方家族势力。

时任播州宣慰司的杨氏第二十九代领主杨应龙继承了先辈骁勇善战的本领和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在天府之国遭受邛部叛军和雷波土著侵扰时,率军平乱,远征松潘,攻下天星囤,更是在邛部叛军的突袭中临危不乱,一马当先,身先士卒杀出重围,屡建大功,为大明江山巩固了西南边陲。

但杨应龙却好似忘了先祖定下的《家训十条》,不仅枉杀原配诰命夫人,还对管辖的“七姓五司”施行严酷的管制,巧取豪夺财物,动辄杀戮生命,终被告上朝廷。

万历皇帝念及杨应龙在守卫西南边陲立下的赫赫战功便对其网开一面,只是派人告诫收敛行为,不可再犯。

其实,当时播州属于如今的四川并不属于贵州,而民生富饶,良田遍地的播州与人口稀疏,钱粮紧荒的贵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靠着朝廷“协济政策”的贵州早已对播州这块沃土“垂涎已久”,认为将播州划归贵州管辖才是解决贵州财政赋税的根本。

自“七姓五司”上京告御状以来,贵州官员就积极拉拢和联系这些地方土司,而对于被告一事杨应龙自然是恼羞成怒。两年后,为了报复杨应龙以“收复故土”为由出兵永宁,这让夹在其中的土司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死伤无数,甚至无视贵州官员的警告,损坏贵州官员车辆,斩断贵州巡抚旗帜,忍无可忍的贵州巡抚叶梦熊、巡安陈效上书弹劾杨应龙,并列举其二十四条大罪,请求朝廷制裁。

朝廷之上一面是极力要求制裁杨应龙的贵州官员,一面则是力保杨应龙的四川巡抚李化龙。四川巡抚李化龙恳请皇帝让杨应龙戴罪立功,可当杨应龙前往重庆受审,一番调查核实之后,就连一向欣赏其骁勇善战的李化龙也觉得其罪无可赦。正当众人认为杨应龙在劫难逃之时,万历皇帝却下令再一次赦免杨应龙。

原来,此时的日本已被丰臣秀吉统一,不久便发兵入侵朝鲜,仅仅两月朝鲜全境被占,朝鲜国王向宗主国大明求救,万历皇帝下令调天下精兵援朝。

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考虑到战力非凡的播州军士,在杨应龙的自荐下,万历皇帝恩典杨应龙戴罪立功。可正当杨应龙调兵遣将,备置粮草之时,不堪一击的倭寇已被先前入朝救援的大明军队击败,没有了立功机会的杨应龙再次被新上任四川都御使的王继光勘问。

刚愎自用,桀骜不驯的杨应龙也是一方枭雄,对于朝廷三番五次的勘问怎可忍受,杨应龙一气之下将官员扫地出门。随即,四川都御使王继光,总兵刘承嗣兵分两路前往播州拘捕杨应龙,却被早有准备的杨应龙在娄山关设伏,官军伤亡惨重,死伤过半。

杨应龙公然举兵抗命让朝廷大为震惊,万历皇帝决定不再姑息,下诏征剿。

可刚援朝抗倭班师回朝的大明军队已是疲惫不堪,入朝抗倭更是让大明王朝消耗了大量的人力钱财,此时的大明急需休养生息。而征剿播州路途遥远,车马不顺,加之杨氏一族已统治播州七百余年,所费精力、钱财确实让大明王朝不堪重负。

就当朝静上下左右为难,举棋不定之时,倭寇再侵朝鲜,思考再三后,万历皇帝不得已再次以招抚为先。对于朝廷的再次“妥协”杨应龙也理当识务,交出数万辆白金已做抗倭所用,更将次子杨可栋派留重庆作为“人质”。

至此,本驻守播州边境的明军全军调往前线入朝抗倭,播州一时间成为了大明江山无军防守的孤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