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38 > 第 123 章 医学与生命7(第4页)

第 123 章 医学与生命7(第4页)

秦朝的夏无且等太医和医家弟子,一个个疯魔了一般,一边抄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狂热到让人忍不住怀疑孙思邈若是在面前立刻会上去磕一个。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尽在[],域名[(()

而在唐朝,孙思邈本人一如既往的谦逊。

“天幕都这样夸我了,我不写得更好都对不起‘药王’这个称呼。”

太医署的太医们心里泪流:别卷了,别卷了,药王都这么卷,他们不卷起来怎么好意思!

不行,药王都如此勤奋,他们也得跟着学,蹭蹭药王的福气,没准自己也能当个“针王”“灸王”。

太医署的太医们各怀心思,看着彼此的眼神如同看情敌,为了未来的荣誉和成就,开始暗自较量起来。

【再说回朝廷的医疗措施。】

【虽然太医署没有面向民间,但是唐朝的各位有为帝王都比较重视医疗,各有各的措施。】

【比如说,唐朝已经有了通过保护环境来防治疫病,妥善处理疫病尸体等,这是从唐高祖李渊时期开始的。】

李渊抚须自得:“朕也是有些功绩的嘛。”

瞧瞧,后世还是记得他的这些施政措施。

【李世民就不说了,他做得太多了,我们说说那些被唐太宗光芒掩盖的其他帝王们。】

李世民哈哈一笑。

“是也该给其他子孙一些机会。”

不然只夸他,他也会骄傲的。

贞观朝的大臣们会心一笑,作为实施那些后世留名的措施的贞观名臣,他们也很大度!

【唐高宗显庆四年,由宰相领衔,尚医局与太医署共同编纂了《新修本草》,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这本就是由孙思邈与官方主编的医书。】

【武皇期间,将民间的疠人坊收归国有,朝廷设置悲田使,病坊也称为悲田坊,男女别坊,四时供承,由朝廷来为疠人养病治疗。到唐武宗时改名为“养病坊”,此后一直延续下去,民间也有了大量的慈善机构性质的病坊。】

唐朝,佛教的民间慈善医坊开了很多,许多贫家家中有小儿或者老人实在看不起病,就会送去寺庙。

寺庙帮助小儿看病,小儿长大后还可以在寺庙学佛经,从而得以识字学文,未来可能出家,也可能不出家。

老人同样如此,在寺庙的医坊得到救治后,就会反过来帮助其他人。

其中比较出名的一座医坊是僧人释智岩所开,相传他事必亲躬,为病人熬药换药,甚至亲口吮吸脓疮。

纵观隋唐,有些地方上的私人官员,或者世家大族也会开办私人医坊,接收那些无力治病的贫农。

比如隋朝时期,有一位岷州刺史辛公义,开办的私人医坊大到可以安置病床数百,接待的病患不论身份富贵,安排了大夫治疗照顾,还安排了官差巡逻以维持秩序。

遇到疫情时,辛公义亲自盯着,在病患收容厅里放了一个坐卧两用榻,一边处理公务,一边随时查看全州患者的情

()况,日以继夜,与患者共存亡。

岷州发生瘟疫时,有些家人都抛弃了患病的家人,辛公义不愿意抛弃,让小吏在全州范围内找到被家人遗弃的病患,将他们送到自己的医坊内,甚至拿出自己的俸禄去采买药材,耗尽家资去救助病患。

并且辛公义已经意识到了疫病会通过尸体传播,采取的是“火葬”的形式,能更彻底的消灭瘟疫病毒。

因为辛公义的举措,让岷州人称他为“慈母”。

后来辛公义调任山东牟州,处理冤假错案,平定典狱,同样得到了牟州百姓的爱戴。他一生官职不高,但一直做实事,被百姓记在心里。

天幕下,隋朝时期,辛公义原本并没有太在意天幕正在讲述的大唐。

唐朝再好,也不是他的朝代,一想到改朝换代会带来的战争与死亡,辛公义只会更加揪心。

他正在巡视自己的医坊,嘱咐大夫:“好好照顾病人,你们自己也要注意防护,天幕上提醒过的口罩好好戴,最近有没有被传染的?”

大夫:“大人,这口罩的确有效果!”

“那就好……”辛公义正要再叮嘱一些,突然听到有人在喊自己,“辛大人,天幕在说你!”

辛公义愣了,他好像确实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再抬头一看,天幕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还说百姓称他为“慈母”?

辛公义的脸顿时闹了个通红。

他一个大男人,怎么被人叫做“慈母”,从来被孩子叫爹,难不成日后还要被喊“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