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眼就能看出姬越要建水军,不止水军,还是那种长期在海上的水军,这位如日初生的凤凰之君,野心很大。
姬越确实是要组建水军,只是还在斟酌阶段,没有筹备起来。
如今姬越手底下可以用的兵力之中,能够抽调一部分出去组建水军的等于没有,她拥有武卒组成的四营三万强军,远在楼兰的四万兵力,柔然新兵三万,这些都不能轻动,四营拱卫京畿,是她自身安稳的底牌,楼兰军关乎她的下一步开疆拓土计划,柔然的新兵是她涤荡草原乃至欧罗巴大陆的长鞭,更不可能派到海上去。
姬越对于水军的数目要求最少在五万以上,海域广阔,路上极有可能丢船丢人,按照最坏的情况估计,能够成功抵达对岸的人数占六成左右,剩下的这一部分人如果数目太少,见到一片适宜生存的大陆很可能就此落地安家,她不可能一批一批地派人,如果人数过多,让领兵者产生一种落地成国的虚妄野心,也是一件麻烦的事。
不是姬越没有心腹人手,而是海途漫长,心腹这种东西在身边时能为你去死,离得远了,心养野了,没准就会捅你一刀,人性这种东西姬越无意去考验,水军具体的人员构成,姬越比较倾向于收拢流民。
五等民之中,除却奴子,身份最低微的就是流民,流民也称佃户,无田产家业,早在先前姬越处理士族时就清理出了这么一大批名为流民实为田奴的存在,良田被送给百姓之后,这些流民的生活并没有过得比士族还在时更苦,大部分的流民农忙时住田边,天寒时挤牛棚,一年忙到头只有过年那天才能吃一顿饱饭,过得比一些得脸的奴子还要凄惨,但他们给农夫做事,却能每天喝上两碗热腾腾的稀粥。
实际上很多做惯事的农家是不需要养佃户的,多个人多张嘴,只是百姓心善,还真没有多少地方把流民赶走的,因为赶走就意味着饿死,最多,少给一点吃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姬越提出僧人考核制之后,很多原本的“高僧”成为了流民,甚至有不少来自身毒国的传教僧人都没有通过考核,而实际上姬越派去的考核官员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也就是说,很多骗饭吃的僧人就连佛经上的内容都没背会,差点把姬越给逗笑了。
在姬越登基的两年时间里,她从来没有放松过佛教的打压,明面上,你要传教是你的事情,实际上,但凡考核不过,大德高僧也得老老实实去领个流民籍睡牛棚,想住在百姓修建的寺庙里享受供奉?想多了!
考核过的僧人也不是就一劳永逸,一年两次考核,一次考佛经,一次考实绩,佛经过了还要观察你平时成绩,诸如那种给我佛捐钱下辈子保你无忧的话,说一次就拉你去做两个月苦役。
在大晋扎根几十年的佛教就此一蹶不振。
真要说起来,媚娘是信佛的,她不仅自己信佛,还让达官显贵和百姓跟自己一起信,但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佛教在她原本的世界扎根已久,不像姬越一眼看去就觉得突兀,再者利用佛教的轮回一说可以麻痹百姓,让百姓安于辛劳,稳固统治,最重要的是,佛教称女为众恶积聚而成,男为十善圆满之身,女子可以通过积德行善转为男身,然后成佛,变相宣扬了男女平等,这是一种对女皇极为有利的统治观。
在习惯了男尊女卑的人看来也许还有那么一点道理,但姬越被恶心得差点连饭都吃不下,她认真地思考过焚经坑僧的可能性,最终还是作罢,挨个郡县搜佛经和僧人,工作量太大,还容易激起信佛的百姓反感,比起这个,直接命卫青攻破身毒这个有毒的地方还比较容易。
其实身毒这个词真要较起来并不准确,属于梵文音译,根据古籍上说,身毒应该翻译成天竺,但姬越叫身毒习惯了。
天竺之地遍地佛国,姬越也是在看了天竺如今的情况之后才对佛教更加深恶痛绝,信仰佛教的穷苦百姓在烈日下赤身劳作,僧人在街市上做出各种奇怪举动苦修,而贵族穷奢极欲,夜夜笙歌,美艳的少女白日在街头行娼,年纪最小的不过十来岁,她们将行娼所得全部奉献给寺庙,晚上就在禅房里继续白天的事情,只不过客人换成了僧人。
那些来自身毒的传教僧人在大晋扎根几十年,从未近女色,旁人只当僧人禁欲,可藏污纳垢之地,有几株圣洁白莲?他们不过是不敢。
新一轮佛教考核下来,各地郡县通过审核的僧人一共七百多名,其中有三百名天竺僧,剩下的是这些年来僧人在晋国传教的结果,可笑的是考核不过的天竺僧有两千多人。
姬越对这两千多人的安排是去做苦役,僧人讲究苦修成佛,她这是帮上一把。
阳春三月,姬越派遣的一万武卒和大批军备粮草远赴楼兰,此外还有两名宿将随行,这不是去分卫青的权柄,其中一名桥山将军接替卫青镇守楼兰,另外一名率领八千轻骑的斛律文飞出身柔然,此行作为卫青的副将,随附圣旨一卷。
姬越要打天竺。
自楼兰南下数千里,沿天竺河入,一路都是零散小国,说是身毒国其实也是误读,据姬越观察,天竺之地上大大小小的国家超过三十个,兵弱粮稀,完全不是晋军的对手,必然所向披靡。
但卫青没有金台,他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从军备军粮再到行军顺序,各种各样的细节都想到了,他做的是一去五六年的准备。
久经沙场的战将不会手生,哪怕间隔十几二十年,重新跨上马背的那一刻起,往昔的所有事情都会慢慢回想起来。
因为没有任何东西比鲜血更让人铭记。
卫青甚至记得自己杀死的第一个人,也记得那一夜的庆功宴上,一张张鲜活的面庞,仿佛昨日。
斛律文飞比卫青大十来岁,今年二十七,正是一个武将最好的年纪,起初他以为这次带着一个士族小郎远征天竺,重担在肩,不料士族小郎调兵遣将比他娴熟得多,从整军到开拔不过六日时间,他称卫青为大将军时就已经心悦诚服。
为将这种事不看年纪,要看天分,有的人从年轻打熬到暮年,不过一个杂号将军,有的人一战封侯天下惊,万古长青人世间。
卫青忽然想到霍去病,想到他此时的年纪比外甥第一次出征时还要小上一岁,莫名就有些想笑,还有些想哭。
他死而复生,去病是否也有机缘?
他去时还那么年轻,满身功勋的年轻人睁着眼睛,不相信自己会死,他骗他,也说不会死。
斛律文飞落在卫青身后半个马身的位置,迎面忽然有一滴水落在他脸上,他抹了一把,看了看天色,以为要下雨。
大风起兮旌旗扬,天子剑,锋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