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城的校场一大早就插满了红旗,手头上没有事的百姓渐渐将校场围得水泄不通。
工匠们是最先知道消息的,他们打造一批重甲、马甲就在今早做出了交付。
名为“铁鹞子”的夏国(西夏)重骑兵队威风凛凛地再现在这片土地上。
三千披甲的夏国(西夏)勇士骑着马、挎着弓、挽着铜锤,在校场上分成十队来回驰骋,每一次交互冲刺都引得人群一阵欢呼,直跺的马蹄声震天、呐喊声遍地。
虽说夏国(西夏)原本不缺乏宗室将领,但他们这次穿越仅仅只来了中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豪杰,夏国(西夏)的国祚虽然不短,但领土尚且比不上一方称雄的霸主。所以民间举才便是夏国(西夏)的常有之事。
随着夏景宗李元昊出场、校场气氛被带至,百姓、士兵皆行跪拜大礼、三呼万岁。
晋王李察哥以及夏国(西夏)权臣野利氏的枢密院枢密使野利旺荣分坐其左右。
这次比武试炼,第一场考骑射,参赛人员在靶场边纵马而过,往复三次、共射十支箭,十中八者为优、十中六者为良;
第二场是硬拉强弓,能开三石者为良、开三石者为优;
第三场是马枪对冲,能过三名“铁鹞子”者为良,过五名“铁鹞子”者为优。
三场考核过后,取得二良一优以上成绩的人进入最终的擂台比武;其余有优异表现者,在考官处登记姓名,再封赏给将校官职;落选者也可领取一两白银以资鼓励。
虽说弯弓搭箭杨忠不太擅长、但骑术和膂力他自恃无出其右,杨忠轻易以两优一良的成绩进入了决赛。校场上骑兵的冲锋声和百姓的欢呼声似乎把杨忠再次带到了那个属于他的英雄时代。
原本他所看不起的边陲小国,有着别说给他六个月、给他六年他都建造不出对的雄伟帝都;有着类似太平盛世的百姓祥和;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精锐铁骑。虽然大周府兵精锐,但单论武器装甲,即便是太祖的亲卫府兵也难以相比。
他在想着大周国的时候,大周国又在不在想着他?
比武校场的门缓缓打开,上一个挑战着已在百姓的欢呼声中被打得鼻青脸肿。
“姓名?”擂主大汉问。
“忠。”
杨忠接过比试用的木棒,只一挥木棍便断成了两截。
“哦?他也是嫌武器太轻了!快把我八十斤的铁锤也送一把给他。”说话的是早已兴奋地站起来观战的晋王李察哥。
不等侍从将铁锤递给杨忠,对面那壮汉已扔下对手,挥锤向杨忠砸来。侍卫见状只得抛出铁锤,杨忠在空中接下也砸向壮汉,两锤相接,砸出一声巨响,且锤击过后,锤身残余的“嗡嗡”声久久不散,再看两锤各被砸平了一个豁口。
不等响声平息,两人又再度抡锤互砸,一个舞的是密不透风、一个挥的是滴水不漏,“乒乒乓乓”的金铁交加之声像是在校场中央开了个十七八人的铁匠铺。几番交手之后两人的铁锤已是被敲的七扭八扭、不成形状了。
“看来八十斤还是太轻了。”壮汉说。
“同感。”杨忠答
言罢,两人弃了铁锤又相互扭打在一起。
台下的观众还没来得及为双方的锤法凌厉喝彩,又被双方搏击的巧妙吸引得不敢吱声,生怕错过一招一式。
杨忠没想到在这里就能遇到这般的好手,更是想不到能手格猛虎的自己,
在力量上竟比他逊色一筹。
在往复几个来回不落下风的互扑后,杨忠刻意买了个破绽,待壮汉扑来,杨忠立马闪到壮汉身后将他擒住。不料这壮汉力大无比,硬生生将杨忠举了起来,再在台边转了数圈将杨忠往擂台下抛去。杨忠也丝毫没有放弃,一手抓住壮汉衣领,一脚扣住擂台边缘,就这样与壮汉僵持。壮汉脖颈被擒使不上力,想立马脱衣解围,杨忠趁此机会、双脚一蹬翻上擂台,将他没脱下的衣服扣在他头上,再一个扫堂腿让壮汉失去平衡,跌跌撞撞滚下了擂台。
“好!”晋王李察哥又兴奋地叫了起来。一旁的景宗李元昊也是一脸欣慰的笑容、而坐在另一旁的枢密院枢密使野利旺荣则耷拉着脸。
“有如此勇猛的两位壮士,实属我大夏国的福运。”景宗李元昊说。
“诶,还不是祖父你治国有方、这才有此等勇猛之士前来投效?”李察哥难掩兴奋之情地说,“赏这位壮士黄金一百两、绸缎十匹,明日至“铁鹞子”军部报道。台下那位,也是身手不凡的人。也赏黄金一百两,明日去军部,也领个监军,帮我练练那帮不成器的新兵。”
“诺。”台下的壮汉虽心有不甘,但这些封赏确实不菲,他也却之不恭,赶忙拜谢。
“妹勒忠遵命。”杨忠叩首。
“难听,这样,你既然是禁军统帅,我便带祖父做个主,赐你姓李吧。”晋王李察哥说。
“这……多谢晋王!多谢皇上!李忠…叩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