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他动作太慢,被孙亮从大理寺府衙借来的两头驴子挤了下去。
施粥当日
吟风同成玉一早去精膳清吏司做完廊食,终于在巳时前赶上了京兆府去往粥棚的车队。
吟风朝着南边的明德门,成玉则朝东边的春明门而去。
到底是耽误了些时辰,她的马车排在最后,隐隐有掉队的趋势。
但也因此,收获了意外之喜。
吟风正挤在豆粉和麦仁堆满的马车里闭目养神,忽听得背后一阵匆匆打马之声。
她怕是自己走的急,漏拿了东西,急忙掀开车帘回头瞧了一眼。
睡眼惺忪,周遭的人和物都朦胧在困乏的泪眼里。
纵马而来的男子身形挺拔,身着沉稳的暗色袍子,上头镶的金线和他那赤金发冠却是高调得隔去眼里的水雾都异常闪耀,瞧得分明。
有点眼熟。
她与对方同时奇道:“怎么是你?”
来人正是户部侍郎晏青的独子,晏知善。
晏知善翻身下马,吟风也叫停了马夫。
情急之下顾不上、也不习惯作礼,她只随口答道:“今日京兆府施粥,我去帮忙。”
随即反问,“晏公子何事?”
晏知善停顿片刻,抬手向他来处一指,但见一长排驴车迟缓行来,上头都架着半人高的麻布口袋。
“晏府也备了些食物,请京兆府帮忙,将它们分发给更需要的人。”
吟风缓缓皱起眉头。
近日来的确有不少人前来京兆府捐赠粮食,有赵恬儿母女那般报恩的,也有陶玉笛那种低调行事的。
但最多是为求声望而来,俱是一派高调且吝啬的做派。
他们送来的粮食,不是长了虫,就是生了霉。能否入口都未可知,却是巴不得宣扬到让天下百姓都知晓他做了善事。
有这些活例摆在眼前,再加之陈娘子之事,以及周沉提到过晏青乃太子党羽。
吟风对晏府印象越发差劲。
她靠近驴车,谨慎道:“我能看看吗?”
晏知善神情坦荡,颔首同意。
打开驴车上的麻袋一瞧,吟风登时愣住。这里头装着的并非生粮,而是已经做完的干粮大饼,足有那般锅盖大小,个个都白如月盘。
一排驴车,塞得满满当当的麻袋里皆是如此。
这么多的干粮,需要多少粮食和柴薪才能做成,一时也无法估算。
总之,贵重一词是绝对当得起。
吟风低首弯腰,打心底里同晏知善规矩作礼,“多谢晏公子赠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