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又见梨花开原唱韩红 > 第140章(第1页)

第140章(第1页)

“怎么会……”

“你还记得你师父,那你还记得当初你们在小公园里唱戏,他说的什么吗?他说你要还想吃这碗饭,你就得成角儿,要有人乐意捧你。现在不比旧时候,但是起码你得有人乐意来看你吧?你自己瞅瞅,哪有人呐?”

陆鸿文不吭声了。都这么多年了,又是这么个乱世道,那些老人只怕大多都不在了吧。

说起来,这些年随着西洋的管弦乐,戏剧,话剧,乃至芭蕾舞剧一系列东西传了进来,剧院的表演不断的在更新,而京剧,几乎是毫无进步。不是没有新戏,但是出名程度远远不及白琼当年唱红的那些。也就是说,在一个对京剧毫无了解的年轻人看来,这些已经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东西了。

一边是半个世纪前的旧社会的玩意儿,一边是时兴的西洋戏剧,甚至如果肯花钱,还能去剧院看一场电影,那可都是没见过的新鲜玩意。手里一共就那么几个钱,花给谁不花给谁,一目了然。

这些,陆鸿文不是没想过的。甚至他这几天反反复复脑子里就是这些东西。

他想京剧,想秦霜,甚至还有一点想白琼,当年的那个白琼,那个在台上风华绝代,一双眼睛熠熠闪光的白琼。

说起来……他又是多久没听到过白琼唱戏了呢……

“白师父,您喜欢京剧吗?”陆鸿文突然问道。

“从来就没喜欢过。”

这个答案让陆鸿文很是意外,甚至都有点语无伦次,“怎么会?您……您那么有名……您的戏……您给我讲的那些戏……您……?”

白琼垂下眼睛,仿佛在回忆什么有意思的东西,嘴角微微上扬,“我跟师兄一起长大,我打小就爱听他唱戏,一唱起戏来整个人精气神都不一样了——你见过的,神气的很。后来他嗓子倒了,唱不了了,整个人天天跟只过街老鼠似的灰溜溜的。

“后来李先生来找我,保我肯定能红。你可能听说过,我早年都在念书,对这些都不感兴趣,所以我就跟他推荐了师兄。但是李先生一定要找我,不要师兄,那时候那他条破锣嗓子估计也不会再有人要他了。我想着反正我就是要争一口气,不让家里人把我看扁了,到底是读书还是唱戏争来的气倒不是那么重要,所以我跟李先生说,让我唱可以,但是必须要带上他,别的我谁都不要。

“后来的事你就知道了,他又有戏唱了,还红了,天天神气得不得了。我看着他好了,我也觉得挺好,就一直陪着他唱了这么多年。我不像他,我没什么天分,这些年就为了这个玩意儿吃了不知道多少苦头。现在好了,他不在了,我再也不用陪他了,可以享两年清闲了。”

陆鸿文还有点不死心的追问道,“您唱了一辈子,真就对这戏没点感情?”

白琼没有回答,停了一会,反问陆鸿文道,“你怎么就这么迷这个呢?都这么多年了,你倒是还跟当年一模一样。”

“那肯定啊,”陆鸿文答的不假思索,“谁不迷?谁看过您的戏谁都迷啊。这可跟那些老唱片不一样,这活的,能动的,”陆鸿文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还有师父那个,就这个,这个!这比那光听个响的那可不止强了千百倍了,谁看过谁不迷啊。阳阳不也喜欢吗,哪有人不喜欢啊。”

白琼没接话,屋里再次安静了下来。

“当年师兄是这样,现在你也是这样。”白琼低声说。

“什么?”陆鸿文没听清。

“值得吗?”白琼眯起眼睛瞥向陆鸿文。

“啊?”陆鸿文显然没反应过来。

白琼摆了摆手,起身走到书架跟前,从很靠上的位置抽出一本白色日历纸包的大本子,上面用毛笔写着“戏剧”两个字,上头伸出很多像是书签一样的纸条。白琼把这个册子递给陆鸿文,“拿去打发时间吧。”

陆鸿文接过来,随便沿着一个书签的位置翻开了,只见那一页的左边贴了一份剪报,标题叫做《要适应今天观众的“心气”》。

他大致地浏览了一下,这篇文章说的是,这位作者在下乡表演的时候发现年轻人不来看戏,其实并不是不爱看戏,更多的是因为看不懂戏。旧时候娱乐活动就那么些,常唱的戏也就是那些,所以人们对每一出戏都很熟,知道这是哪一本戏里来的,讲的什么事情,前因后果都很清楚,所以只看这一出,一样很开心。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因为看的少,所以对这些不熟悉,单拿出一折子戏来,他们会觉得没头没尾,看的云里雾里,也就不爱看了。

这位作者和她的同事们曾经试着演出整本的戏,又或是把前因后果压缩,一带而过,让他们知道这一出是怎么回事。这样一改之后,在年轻人当中反响很不错,来的人也多了起来。【注1:出自《要适应今天观众的“心气”》,作者胡芝风,出自《人民戏剧》1981年02期,虽然时间对不上,但是内容比较合用,所以我这边挪用一下】

陆鸿文把这页纸正反看了看,确定后面没有更多了,又翻回来看白琼旁边写的东西。其中“把前因后果介绍清楚”一节被白琼做了记号,此外在这一页的空白处,白琼手写了一些诸如“叙述方式”,“节奏”,“观众喜好”之类的词,但是并没有详细的解释。下面还写了一些,“如何互动?”“他们喜欢怎样的互动?”“戏词听不懂?”之类的,全都打上了问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