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隆重的丧礼也有落幕的时候,七七四十九天后,薛老爷最后一场法事办完之后,薛家就开始了安静守孝的日子。
薛家虽然身上有了个爵位,但本质上还是皇商,不可能像做官的那样安静呆在家中,啥事也不干,只悲戚悼念老父亲以显示孝顺。薛家那么多铺子生意,不说三年,三个月不打理,那就会乱套了。家中的银钱收入大受影响不说,手下还有许多人要跟着薛家吃饭呢,孝得起来么!
因此,薛家的生活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节奏。薛霖每日里都在忙碌着,管理薛家的产业。薛老爷在后面几年,实际上已经把手中的一大半实权放给了薛霖,但名义上他还是薛家家主。
薛老爷如今不在了,薛霖成了薛家名副其实的当家人,身份和人们对他的重视便大不同了。但多年来习惯了有老父亲在身后为薛家掌砣,薛霖心里既有骤然被大家看重的兴奋,也难免有些空落落的,感觉不太踏实。
不过,好在薛淞回到了金陵城,若是有事,尽可以找他商议一二。这些年来,薛霖跟着薛老爷,在他的指导下,也长了不少见识。他明白了,一个冉冉升起,前途光明的文官对家族的作用有多大。他从前是被当做皇商家的继承人培养长大的,眼界心胸有限,但薛家如今门第人脉都与往日不同了,他如果不跟着与时俱进,那薛家在他手上就不能更上层楼,薛霖有了这样的觉悟。
薛淞一家搬回了隔壁的园子,他在薛老爷发丧之时,就往京城里写了书信,按照朝廷的规矩,他辞官守孝了。
座师吴尚书对此很是惋惜,回信劝慰他不要忧心,在家中专心守孝,日常读书修身,教养子女,安享天伦之乐。三年的时间是很快的,到时他会为薛淞谋起复的。薛淞在户部口碑甚好,在追讨欠银时,不但得到了忠孝亲王的赞赏,还没惹来什么攻讦,料想起复时不会有什么麻烦。
其实,薛淞自己倒是觉得这样挺好的,他并不心焦。忠孝亲王已经不再蛰伏,开始发力,这三年里京城里不会很太平。
固然最后的胜利者是忠孝亲王,但在他走上那至高的位置之前,即使不像忠义亲王闹得那么大,这过程也一定会风谲云诡,惊涛骇浪。薛淞不想被裹挟其中,薛家的势力根基还是薄弱了些,而他与忠孝亲王亲近,投身效力,只是为了让自己和薛家日后能平安顺畅谢,不至于落到贾家王家那样的下场而已。他没有富贵险中求的意思!
在这样的世界里,薛淞虽然过得看似春风得意,但内心深处与此地是格格不入的。现代社会里,很多人会向现实低头,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职业,纵然报酬优厚,其实内心中也会隐隐觉得空虚,找不到意义和价值的。
但是这里,那就不止于这点感受上的不开心了!有句话叫做‘伴君如伴虎’,很多能臣即使被君王欣赏重用,也未必能保证自己可以太平地过完一生。只要想着书中最后那‘白茫茫一片大地好干净’的场景,薛淞就觉着心中凛然生寒。
贾家那样的,或许是咎由自取。但在这朝堂里,并不是黑白分明,善恶有报的,忠孝亲王有爱民勤政的一面,但在和他熟悉了后,薛淞也觉察到他身上流露着那种上位者的冷酷决绝。这样的人,可以远远地钦佩,但靠近了,心中就会隐隐生出畏惧之情来。
如今,有机会避开那一场龙争虎斗,也是幸事。薛淞安静地和家人在一起,享受着在京城里久违了的轻松生活。
这段时间,薛淞也有自己的安排。一方面,他有了充足的时间去与孩子们相处,好好教养他们。薛虬和舒辰就像两棵小树苗一般,要汲取着阳光雨露成长,眼下正是他们定型的关键时刻,千万不能长歪了!
内心里一直觉得这科举制度是扼杀人性的,但生在这样的世界里,薛淞也没有办法让薛虬避开这条路。像贾家这样赫赫扬扬的一门两公,开国元勋,到了贾代善时,其实就不复父辈的雄风了。贾赦和贾政,更是支撑不起门楣来。
所以,贾家的结局早已经注定,即使最后上位的不是忠孝亲王,贾家没落到抄家问罪的下场,也只会在家道中落的路途上一去不返。这就是‘君子之泽,三世而斩’!
薛虬没有爵位可以继承,薛淞在文臣中积累下的人脉资源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但如果薛虬没有功名,这财富就要大打折扣,徒留一个好听的名声罢了。
一个家族要维持兴盛很吃力,跌落阶层却却是很容易的。薛家的生意风生水起,收益丰厚,这些年来也不乏有小人窥觊着,但碍着薛淞的官位背景,不敢施展下作手段,只能暗自眼红。谢平也会做人,每年都会打点一下当地的官府,因此薛家商号是顺风顺水,从未被为难过。
但等到薛淞不在了,薛虬如果没有足够的支撑,起先还会有故旧相帮着,日子长了,也未必能指靠得上的,再有得力的亲戚,也不如自己有自保的力量。德不配位,在这个世界里,后果就是怀璧其罪!
想想书中骄奢淫逸的贾家,是在什么时候
大厦倾覆的?是在手握兵权的王子腾被明升暗降,在巡查路上不明不白病死了之后的。
但如果贾家有人能担当得起家族,能对朝廷和国家有益,忠孝亲王也会放贾家一码的,当时的贾家对他产生不了什么威胁了。可惜偌大的贾家,竟然挑不出一个有用的人来!
所以,薛虬一定得有个功名,或者在其他方面有不凡的建树!薛虬为薛老爷只需守孝一年,在这一年中,薛虬不能耽搁下学业。这样一出孝,就可以去参加来年的院试了。
薛淞自己要守孝,他当年本就对那些经义文章不感兴趣的,又丢下多年了,自忖指导不好薛虬的。于是,他就在金陵城里四处打听,准备去给薛虬寻找一位有才学,擅长教学的先生,给薛虬打下个扎实的基础。
薛淞也没忘记薛蟠,他和薛霖商议了,这先生要同时教导着薛蟠。回到金陵城后,薛淞仔细考察了薛蟠后,心中是松了口气的。他来到这个世界,还是改变了不少东西。现在的薛蟠,在读书上天分不算很高,但在先生的严格管教下,功课还马马虎虎说得过去,不像书中那般愚笨,大字不识几个。
薛霖也对这个独子寄予厚望,他和薛老爷只准许王秀云照顾薛蟠的衣食,本来大户人家,教养儿子就不是主母的职责。王秀云这样的糊涂人,只会一味溺爱,还能指望他教出明白的好孩子么,这是薛老爷对薛霖说的话。
薛霖很赞同弟弟的提议,他心中何尝不希望儿子也能得个功名呢?他也不贪心,不奢望能像薛淞一般出人头地,只要薛蟠这辈子能中个秀才,他也就心满意足了。说出去有面子啊,而且也不算白丁了,他身上这个爵位,传到薛蟠,那就低到只比普通百姓们高一点了!
薛府把要请先生教授小公子的消息向外传开,颇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看出薛家对此很是上心,开出的条件对先生非常礼遇。除了不菲的束脩之外,还包了先生的食宿,可以专门在府中划出一个单独的院子给先生居住,安排丫鬟小厮伺候着。如果先生不愿受拘束,在可以居住在不远处的,属于薛家的一处幽静宅子中,每日里薛府派车接送。
先生的活计也比较轻省,就是教薛家两个公子,薛蟠和薛虬,看薛家人的意思,两人守孝之后是要上科场去试一试的。
有些人对此思量起来,与那些优厚的条件比起来,他们更看重的是可以借此和薛家搭上关系。无论是财势雄厚的家主薛霖,还是仕途光明的薛淞,结下一份交情来,都是很有利的。
而且,要教导两个孩子呢,只要有一人能有个结果,那就能交待得过去了。听说那薛虬哥儿,是在京城里的有名书院里读书的,天分甚好,还深得山长喜爱赞赏呢。这差事,好像并不太难!
薛家想精挑细选出一个合适的人选,而那些符合条件的人也在暗中比较。一天,薛淞忽然从薛霖的口中听到了一个耳熟的名字:贾雨村。
“二弟啊,有人向我举荐了这位先生,他是早年的进士,官做到了知府,学问是很好的,人也精明能干不迂腐。因着与上司不合被弹劾,他不愿受委屈,便辞了官。”薛霖得到这个消息,连忙来和薛淞商议。他心中是挺倾向于贾雨村的,放在以前,他可不敢想象贾雨村这样的人肯屈尊到薛家来,哪怕薛家给的银子再高也不成,人家嫌弃你的门第身份呢。
薛淞一皱眉,心中暗叫不妙,这贾雨村在书中最是一个翻脸无情,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贾家败落时他立刻就出面撕咬,薛淞委实不愿与这样的毒蛇扯上任何关系!
“大哥,官场中若不是严重的事情,哪有上司会轻易弹劾自己的下属的?”薛淞没法透露剧情,于是想了想,便指出了贾雨村要回避的问题:“他是进士出身,若是当真被委屈了,他的师门自然会为之讨个公道的。但贾雨村竟然会因此而被免官,个中缘由,不问可知。这样的人如何能招惹上门来?咱们薛家并无太深的根基,凡事还是谨慎点好。宁可错过,也不能惹麻烦,咱们慢慢地挑选。在没寻到合适的先生之前,蟠儿和虬儿就跟着我读书就是。”
薛霖觉着弟弟的话很有道理,官场上的事情,他可没有薛淞了解得清楚。于是,薛霖琢磨着如何寻个合适的理由来婉言回绝,借口要与薛淞商议,先行拖延着。
没想到过了十来天的样子,那中间人却先来回话致歉,说那贾雨村喜欢江南风物,已经有意往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处,去教授林家独生嫡女。他精力不济,以往的学问也淡忘了,怕担不起责任,耽误了小公子们的前程
薛淞闻言淡淡一笑,他心中明白贾雨村的盘算。自己要守孝三年,起复的情形还不知如何呢,以贾雨村的野心,哪里会当真在意些许银钱呢?而林如海如今位高权重,贾雨村或许可以从他那里得到助力,林黛玉又无需考科举,可谓收益很大,责任很轻,贾雨村自然要舍薛家而就林家了。
薛霖听到薛淞的分析不禁有些悻悻然的,于是加紧去寻觅,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