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为岁贡生的,通常都要十年以上的廪生资历。
为此老资格的廪生争得头破血流,后来干脆改为按排名来,而排名又根据生员的资历和平时的历次考试来确定。
排队等待名额的过程称为“挨贡”,就是占着位置等待的意思。
岁贡生进入国子监后,照例要进行学习,学完之后任学院教习,走的基本是与“廷试失败”的拔贡生差不多的路线。
最后一个选贡途径,则为优贡生。
是学政三年任期满后,离开时视学问、德行而带走的优秀生员。
每位学政每任约带走三四名,文教不兴的省甚至只带走一二名。
被带走的生员如果是廪生、增生,就称为优贡生,如果是附生,则称优监生。
这些生员经过简单的学习、一定的考核,就可直接任用为县令或者教谕。
属于学政保举的官员,也是朝廷赋予学政这一特派钦差下来地方所行的察举之权。
当然,比起德行,为防止风言风语,地方学政更愿意将学业作为保举出贡的依据。
~~~
本次岁试过后,正好轮到新场县得到岁贡名额。
因此,原本排名第一位的陈夫子,自然“挨到贡”了。
不得不说,正因为贡生这一制度的存在,解决了大量优秀生员的出路问题。
同时,也对全国的学院系统以及少部分的边远县的县令、县丞职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为各地教育的推行,打下了基础。
尤其像曾夫子、陈夫子这样,已经绝了科举的念头,一心只为教书育人的老廪生。
有了选贡的制度后,他们也有更大的舞台去发挥自己的长处。
目前曾秀才排在新学册的第三位,如果按照正常岁贡流程,六年后就可轮到孟夫子。
但中间倘若夹杂一次拔贡或者恩贡(临时增加的选贡),则基本三至四年就可以去国子监了。
届时若表现优秀,出任县级教谕或者府学教谕,也未尝不可能。
那对于热衷于当学官,又无力考上举人的曾秀才来说,也可谓功德圆满了。
陈有良因为恩师,也是叔父的“升级”而高兴不已,但最终还是没能做东。
因为又有一位老生过来甲字一号房串门了。
李宗瑞虽然只是附生,但却是居仁斋中的老大哥了。
这次他过来,正是给林川等人带来了刚刚发下来的在会馔堂吃饭的票据。
新场县县学的餐票每月一发,基本保证了生员们的一日三餐。
拿到票据的林川等人内心也有些激荡,握着手里的几十张餐票有些蠢蠢欲动,于是乎五人商量了一下,便组团又去了会馔堂体验。
结果自然是极好的,膳夫老大哥人善得很,对诸位生员也是礼貌有加。
餐盘里盛了满满的饭,更重要的是,有肉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