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军工子弟听书 > 179 脉动式生产线求月票(第1页)

179 脉动式生产线求月票(第1页)

国内重工业最集中的有三个地方,东北老工业基地、秦岭周边地域、西南腹地的战略大后方。

大飞机在沪市,并不是因为那边重工业基础好,而是当年沪市条件等比较好,比起其他地方的重工业配套,这边实际上并不符合生产大飞机。

很多零配件都是从秦岭周边及东北运输过来。

如果没法跟秦飞合作,谢凯只能选择西南腹地的蓉城。

东北实在太远,各种大飞机的配套单位,也不如西南完善。

当年国家三线建设为了国防战略安全,把很多重要的核心单位安排在西南腹地,这里更安全。

“我觉得咱们先问问他们每年生产多少,是否会影响我们的生产跟改进。这样的合作机会,一旦错过,就难再遇到。”欧阳绍修不希望失去这样的机会。

苏兴国也点了点头,“是啊,哪怕他们每年生产一架,在我们这边,很多配套我们可以做,一年也有上千万的经费。”

“他们如果生产数量太多,就会严重挤压到运八的生产跟改进工作。”孙道乾担心影响他们的项目,“运八改型工作必须继续下去,他们科研人员不足,装配技术人员不足……”

“我们以运八为主,他们改型运十,有能力时,承接一些他们的技术项目,或者跟我们技术差异不大的项目进行合并。”对于孙道乾等人的担忧,欧阳绍修之前同样也有。

所以他们才希望运十团队参加到他们项目中来。

经费方面能得到有力补充,技术力量同样可以增强。

“再跟他们谈谈,只要不影响我们的项目,就可以合作。大家看如何?”孙道乾问着众人。

其他人都认同这样的说法。

他们不能为了跟运十项目团队的合作丢掉了目前的主业。

运十技术缺陷众多,到时候大飞机技术没有,小飞机得不到突破,无法向军方交差。

“贵方每年的产量可以达到多少架?”谢凯在苏兴国提出问题后,问着他们。

运八产量不可能大,从80年定型到现在,五年时间,只生产出来了25架。

空军对这样的飞机,装备也不会太多。

一直到真正的运-9出来,运八装备数量也不过在一百架左右,其中还包括二十多架提供给民航以及出口的飞机。

差不多每年的产量在五架左右。

对于如此庞大的一家飞机生产厂,这数量实在是少得令人尴尬。

“以最大产能,每年可以生产8架左右。”苏兴国在这事情上并不撒谎。

现在几乎是以五架每年的速度进行生产。

一边生产一边改型,同时还要进行其他型号飞机的生产。

“也就是说,你们闲置的产能每年为我们提供一架运十的生产都无法做到?”郑宇成问道。

运十目前的状况,一年生产一架也没可能。

但是改型工作,需要很多的实验,样机是不能少的。

所以,至少得有每年一架的闲置产能预留出来。

“差不多就是这状况。”苏兴国点头说道。

秦飞庞大,规模甚至比404基地还要大。

每年这样一点的生产能力,让人震惊。

或许用来生产老式飞机规模不小,最主要的还是这家厂配套完善。飞机上的任何一个部件,从材料生产到加工,秦飞自己一家厂都能完成所有环节制造。

国内很多企业都是如此。

就连404基地同样也是如此。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家单位在建设时都追求全面,不为别的,就为爆发战争时所有一切零配件自家厂能生产,不会因为后勤运输问题影响生产。

“诸位,现在成为我们双方合作障碍的是贵方的产能,可以如此理解吧?”谢凯问道。

孙道乾看着他,“不是都说得很明白了吗?”

“我们不需要每年生产一架,初期时,也就两年一架。”郑宇成说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