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太太皱了皱眉,这对母女真是让人心烦,好端端的看戏的好心情都给破坏了。
她倒是也想充一充姑妈的款,让丫鬟去召了侄子和那女子过来说话-奈何她心里很清楚侄子不会买她的账,想到这里,心情越发的不好了。
“咳,咳,”她拿着帕子捂着自己的嘴,咳了两下,道,“阿秾,你姨娘说的是,你这个样子,在我面前也就罢了,你外祖母她,最是讲规矩,你这样咋咋呼呼的,怕是入不了她的眼。不管怎样,别人是别人,你是你,你做好你自己也就行了。”
冯秾气得咬了咬牙,侯姨娘怕她露出什么行迹这个时候惹了廖氏的厌弃,拽了她到身边,暗中捏了捏她,就对廖氏道:“太太说的可不是,这外面的女人就是外面的女人,和要娶回家的怎么能相提并论?只是”
“只是太太,我这些日子也暗中打听了,听说那云暖的生母,云处长前头的乡下老婆,原来家境也不算差,她有个弟弟还在庙街那边开了个洋行”
“不过就是有点钱,也值当你去费心?”冯大太太不耐烦地打断她道,“不过是被个小小处长弃了的下堂妇,我知道你的意思,我母亲那里我自然会跟她提上一提,只是你也教教阿秾,别让她太过着于形色了。”
廖珩要娶谁,她倒是想插手,可是她除了在对着自己的丈夫会感情用事之外,她还没蠢到去得罪自己强势的侄子,最多表示关心点到为止罢了。
侯姨娘看着冯大太太惺惺作态的样子,心中又是不忿又是不屑,但为了女儿的前程这个时候她也不敢惹廖氏不快,只能忍着气笑着应下了。
戏还未开场,冯大太太吃了两块点心喝了杯茶,心里到底有点不爽快,便让自己的贴身大丫鬟芽儿端了盘自家特地做了带过来的姜汁南枣糕送去了隔壁。
廖珩看着那盘点心,问道:“你们太太自己过来的?”
芽儿毕恭毕敬答道:“回三爷的话,太太是和侯姨娘还有大小姐一起过来的,是大小姐刚刚看到三爷过来跟太太说了,太太便特地送了这枣糕过来,道这是岭南的点心,想来三爷会喜欢。”
廖珩并不喜欢甜食,不过他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就打发她回去了。
这个插曲廖珩根本没有当一回事-他连跟阿暖说上两句冯大太太或者冯家的兴趣都没有,倒是阿暖瞅着那盘晶莹剔透的姜汁南枣糕想到了什么。
廖珩看她盯着南枣糕若有所思不知道在想什么,就道:“你喜欢这个?旁人送来的吃食还是不要碰,若是喜欢的话,改天我让人做了给你送过去。”
阿暖半点没觉得廖珩说他自己姑母送来的东西是“旁人送来的吃食”有什么问题,她也没想吃-虽然她闻着那久违但特别熟悉的姜汁南枣味还是有点亲切的。
她摇了摇头,道:“这个,我也会做呢,小时候学过。三爷,我想借你的名义帮我请一个岭南的教习和点心师傅,教我岭南白话和做岭南的点心,可以不?”
这样她将来若是去南边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说白话了。
廖珩却是误会了,他听了她这话只觉得心头一动,定定看了小姑娘好几眼,然后声音都不自觉的又软上了几分柔声道:“好,我改天找了教习和师傅给你送过去。”
他只当她是为了讨自己祖母欢喜才要学这些-她愿意为他做这些他当然很高兴。
想到她曾多次问过见自己祖母需要准备些什么,廖珩心中越发的柔软,所以为了安抚小姑娘,他又补充道,“你不必担心,我祖母是京城出身,她的官话说的很好。”
阿暖诧异的抬头看他,立时便明白他是误会了。
高位强势的男人多是自大的,阿暖觉得没有必要戳破损伤廖珩高贵的尊严,所以她对着他笑了笑,善意的没有把这个误会解开。
不过阿暖是个很认真尽责的小姑娘,她觉得自己欠廖珩的人情太多,所以之后在戏曲开场之前都是在细细的跟廖珩打听着他祖母廖老夫人的喜好,廖珩自然是很高兴她的用心,不过等他要回答阿暖之时却发现-他是挺了解他祖母的心性行事,但对她的衣食住行的喜欢却是半点不清楚。
好在有林满在,每日里板着脸只能心中腹诽的林满再一次成为万能助手。
这一日第一场就是沈一临的戏《玉堂春》。
《玉堂春》讲的是三言两拍《警世通言》里的一个故事,名妓玉堂春与官家子相恋,分开后玉堂春落难被卖为妾,之后又被当家主母诬其杀夫,案子正好到了玉堂春当初的恋人现已为官的那位官家子手上,然后沉冤得雪后娶玉堂春为妻的故事。
这故事-阿暖她是个十分理智有逻辑的姑娘,虽然觉得这名妓遭遇真的可怜,却没办法像其他人那般感同身受,融入进去,更没办法对那结局-最后为官的官家子娶了玉堂春为妻-产生感动和欣慰。
但她还是被沈一临的唱腔给震住了。
不得不说沈一临的嗓音和唱腔真的太好,幽咽婉啭,转折多变,余韵袅袅,唱音像多变的流水一般蜿蜒流转,忽大忽小,但衔接间却毫无突兀感,只听得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他一开腔,原本“嗡嗡嗡”吵吵嚷嚷的戏院便立时静了下来,哪怕阿暖并不怎么喜欢那故事,也能完完全全感受到这位玉堂春姑娘的忧伤,悲哀,绝望和之后的欣喜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