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模像样似乎在说燕明月,又好像在说燕明玉和燕明荞。
宁氏点了点头,等燕明荞开口说话。
燕明荞道:“祖父祖母,父亲母亲,我和二姐姐想着,卖杂货,铺子的利润永远都上不去,便自作主张,换了门生意做,改成了卖吃食。这样既能多赚些银子,也能亲历亲为,多学些东西。”
燕明玉曾带厨娘去过寿安堂,宁氏吃过那些菜,很合口味,按这么来出去卖也使得。
孟小娘隐隐觉得不对劲,若是不好,燕明荞不该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吗。很快,她听燕明荞道:“装潢花了一个月,前两日铺子开业,生意还不错。”
燕明荞自己说肯定谦虚着保守着说,不能自吹自擂说生意很好。
这两日没去看,但二十六那天,流水就有三十八两,因为打了折,利润四成算,也有十几两银子。
后头生意就算没第一日那么好,但也不会差太多。
这是燕明荞头一回赚钱,她如今月例有十两银子,母亲每月贴补五六两,上回燕国公还给了五十两,再有铺子赚的钱,银子就很多了。
反正李嬷嬷对此是极其满意的,多了花不了的攒着当嫁妆,谁会嫌银子多。
宁氏脸上也出现了赞赏的目光,只不过是对燕明玉和燕明荞的。
世事如此,若是做的不好,那就是胡作非为自作主张,若做得好了,便是敢作敢为,不同别人。
宁氏:“不错不错。”
沈氏小声和宁氏道:“她俩装潢就投进去八十两银子,算上铺子上个月的利润,都有一百多两了,也是胆子大。不过好在生意不错,头一日的流水就有三十多两,勉强不赔罢了。”
这哪儿是勉强不赔,一日流水就三十多两,长此以往,分明是稳赚不赔。
燕国公府不是没有这么赚钱的铺子,沈氏也经营着酒坊粮食铺子,虽然越朝重农轻商,可就是个无钱寸步难行的世道,尤其燕国公府,上上下下几百口人,每日光吃饭就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若是两人真有做生意的本事,那大可管家中的铺子,银子还不都是公中的。
燕国公大喜,不可置信道:“这样的喜事怎么不早说!”
沈氏看向两个女儿,“铺子二十六那天开业的,这没几日,谁知道往后生意如何,再者,说了我怕她俩自满。”
宁氏满意道:“也是你教的好,你的女儿,还是像你。”
对沈氏这个儿媳妇,宁氏自然是满意的,她生了三个孩子,长女入宫,燕国公上进些,幼子如今在萧阳老家,几个庶出的子女各自有各自的前程,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见上一面。
这边又多了一个可心的孙女,宁氏怎么不高兴,但功劳会算在沈氏身上,教养的功劳大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