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虽有疑惑,却还是开口道好。
作者有话说:
行文需要,将蔡抗的治理苏州事迹归于富知州身上。自城属昆山,亘八十里,”出自《宋史·蔡抗传》
第70章允娘姓狄
这几日,司马光都同张儒秀呆在一起,也没再与旁的好友一同出游唱和。
那日太湖出游后,司马光愈发地照顾张儒秀的情绪。话总要细细研磨,才能说出口来。
他似是把知州的话都听进了心坎里去,那之后果真不再提半点公务的事。反倒是变着法寻些乐子叫张儒秀欢心。
只是有些事双方不提,也一直在心里亘着,似是盘了一座小山一般,再难似从前一般轻松。
二人心中都装着宋夏战争的事,每每出游,说着说着便拐到了这个话题上去。后总是掩面沉寂,不知如何自处。
不过去外游玩,时间倒过得飞快。初六司马光又换了公服,匆匆赶着去衙里。张儒秀也松了一口气,着手准备起自己的事业来。
苏州尽是好山好水,巷子也深,容易遮掩。
张儒秀看中了清水巷里的一间小铺,铺店的店家说着自己生意不景气,本想着早些关铺,只是为着一家老小,还是硬着头皮干了下去。
张儒秀一听,便言一切好说。缺钱便给钱,又给了安置了一块地。
一番动作,店家倒还以为哪里窜出来了个活菩萨,一家老小赶忙迁走,不过半日时间而已。
铺店边大多是些老人家,看护着儿孙。午后阳光高升时,便搬着小马扎坐在家门口前,同邻家唠着嗑。老人家往往对这般玄学之事好奇,自然也会掏出几枚铜板图个吉利。
另一方面,巷子深,铺子也多,这一片都是些小商铺,自然也不会叫人无端怀疑起来。
张儒秀买的这家铺左右,也都是卜卦看面相的铺子。有着邻家打噱头,张儒秀再接着办下去,路自然会顺很多。
何况这条巷距衙府还有些距离,但又不至于太过偏僻。有了客流量安全性也高,自然可以称得上是一风水宝地。
不过为了降低风险,张儒秀还是安排了一些托儿,这几日先宣传着,她并不急着开业。毕竟目前规划也只做了个七八,还是有许多漏洞要去填补。
毕竟她方来苏州不到半月,院里一堆事尚等着她去处理,秋日宴多,她也得赶着这时机去结交苏州的安人堆。
过不了几日,她便得随着司马光去杭州看望家姑家舅,中途还得顾着给娘家那边递信儿。
若真要认真数起来,事堆着事,根本处理不完。
司马光似是也知道她的这般境地,便主动揽下许多事。岳家他会去交谈,去杭州时也会安排得妥当。
二人谁也不说,可偏偏生出许多默契来,把那些事一分工,动作便利落起来。
不过初八时,院里倒出了件腌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