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身上也有一种传统的“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的观念在身上,一直鼓励学生们自理自立,多次规劝过朱理不要太约束学生。
结果这群学生就拿这个回报他们。
听她分析完利弊之后,两人最终决定增加相应的管理岗位,重新制定各种审核程序,约束部分与书院有合作关系的学生。
山长给一些混的不太好的书院优秀毕业生写信,表示希望对方可以考虑回到书院就业。
他教了很多年的书,但仍旧记得自己的每个学生。
也有学生曾经问过他,自己很喜欢书院,能不能留下来。
他觉得书院有必要维持住中立的态度,精简成员,以免给其他势力带去压力,从而干扰他们招生,所以一直拒绝。
但什么都没有给学生一个好的求学环境重要。
他无意争先,却亦有能力护一隅平安。
将手里的书信寄出,文山关好门窗,于清晨的鸟鸣中转身出门。
这是他自无涯书院建成以来,第一次离开中州。
此去千山万水之外,崇山流云之间。
长清宗。
“掌门,山底下来了个书生,说要见慕鸿太上长老。”
长清宗掌门听到弟子的传话,以为是哪个上门找关系的人,抬了抬眼皮说:“他可有说自己的身份,可有带什么信物?”
弟子摇头。
掌门嗤笑一声,准备叫他把人打发了,却被弟子的下一句话吓得从座位上跌下来。
“那人说自己叫晏河。海晏河清的晏河。”
这世上有许多人叫晏河,但只有一个人配得上“海晏河清”四字,也只有一个人能随意地说要见长清宗的太上长老慕鸿。
长清宗掌门顾不得爬起来,立刻用法术闪身出现在慕鸿的门外。
“不好了,无涯书院的山长已经到了山下,太上长老您快去看看吧!”
紧闭的门被人推开。
一位威仪不凡,鬓发已白的男人走了出来,他皱着眉说:“晏河从不离开中州,为何会突然来我长清宗?”
长清宗掌门:“不知,但他点名要见您。”
大乘期不告而来,说是来砸他们长清宗的山门他都信。
慕鸿:“鸣玉呢?”
“还在闭关,据说这几日就要突破出窍期了。”
“我先去见晏河,你去让他出来。”
“是,太上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