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蕤坐在县衙大堂思考片刻后,就去了袁屋杂货。
夏简戟起义已经十天了,袁屋杂货却毫无动静,既没像有些杂货铺一般悄悄撤走,也没像有些商人一样凑上前来表忠心,而是依旧像往常一样开门迎客。
这样才正常嘛,虽然葛蕤对&lso;炎军&rso;是满怀信心的‐‐有姜秾在便意味着粮食充足,如此便既能乱世中打天下,平定后亦能坐而治天下。
但如今他们确实还只是一股不起眼的起义军,起起灭灭的起义军可不少,成气候的也只有邺城的&lso;言军&rso;和宛陵两地的&lso;米谷军&rso;而已,现在的&lso;炎军&rso;还没有壮大到,让有识之士另眼相看前来投奔的地步。
袁屋杂货背后站的可是大昭首富袁家,眼下的&lso;炎军&rso;既不值得他们主动凑上来,也不至于会因怕麻烦而撤出去。
不过没有撤出去这个态度,本身就意味着可以合作
于是,葛蕤这个镇守后方的夏简戟之师亲自登门,做出礼遇姿态后,合作也就达成了。
虽然袁屋杂货是收山珍野货的,但偌大的大昭首富袁家,可不是只做山珍野货生意的,只要赚钱的生意都沾了一点边,粮食生意自也是有做的。
很&lso;凑巧&rso;的,接待葛蕤的不是袁屋杂货的老板(掌柜),而是&lso;袁管事&rso;。
&ldo;在下袁家袁十二,久仰狂士葛蕤之名。&rdo;袁管事袁十二,当然不是名&lso;十二&rso;,而是指在袁家青年一辈中排行十二。
&ldo;不敢不敢,老朽葛蕤,忝为&lso;炎军&rso;夏首领之师,受命守治后方。&rdo;
狂士
葛蕤之名,就是在如今的士林中也是有着不小名声的,毕竟少有名列贡士榜前茅的科举学子,会因见不惯朝廷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就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进士功名,甩袖离京。
不管葛蕤遇&lso;污流&rso;却避之,而非淌身其中奋力治理的态度,是否正确。但他不慕名利、不同流合污的名声,是打出去了的,在沉寂许久后以&lso;炎军&rso;首领之师复出,对夏简戟和&lso;炎军&rso;,有着不小的名声加成作用。
两人一番客气,又经一番你进我退的试探,最后终于达成了共识。
袁十二如今已过而立,离不惑之年也不远了,但和他第一次来太白县时的模样相差并不大,可见保养得很好。
&ldo;在下与夏首领打交道已久,对夏首领很是看好。何况我袁家本就在做粮食生意,天南海北的生意都做,太白县这里的生意自然也做得。&rdo;
葛蕤捋着一把青髯,笑容很温和:&ldo;承蒙看重,老朽亦对夏首领这个徒儿信赖非常,他乃天命所归之人,老朽信他定能成就一番大功绩。&rdo;
&ldo;葛先生说得很对。&rdo;袁十二深以为然的样子,又继续说起正事来,&ldo;粮食的价格嘛,便以一升三十文钱来算,葛先生以为如何?&rdo;
三十文钱一升麦子的粮价,这还是在大旱之前,没有改革赋役法之前的价格,后来是一涨再涨,尤其是在大旱时候,已经涨到一百文钱一升麦子,也有求无粮了。
如今三十文钱一升的麦子,运进太白县来卖,基本就相当于白送给他们了。袁家没有趁着战乱发横财,而是几乎白送他们粮食,这说明他们是看好&lso;炎军&rso;的,这是在提前投资以求一个开国功臣的位子
袁家是大昭首富,开辟的商道遍布大昭,运输的商队通行各地,就算如今世道混乱有所削减,实力却依旧是数一数二的。能得袁家投资,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长安的袁家祖宅及城郊庄园,被西迁的大昭皇亲所占,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袁家资助起义军是情有可原。况且,如今天下大乱,大昭覆灭改朝换代几乎已是必然的了,商人投机、资助起义军,也是寻常之举。
袁家必然不止资助了他们&lso;炎军&rso;,邺城&lso;言军&rso;和宛陵&lso;米谷军&rso;,想必也是有资助的,但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后究竟是谁问鼎天下,就看各自的能耐了!
葛蕤:&ldo;袁家实在厚道,今日相帮之情&lso;炎军&rso;铭记于心,若来日必定让袁家的资助能物超所值。&rdo;
商人投机,自然就以利益相换,他代表&lso;炎军&rso;来此,言语客气些代表了&lso;炎军&rso;的涵养,却不必感恩戴德,毕竟&lso;炎军&rso;以后或许是能问鼎天下的,如今要端着合适的架子,要让人敬畏着不能太随便了。
袁十二自然也懂这些。袁家到底是商人,还能指望起义军&lso;炎军&rso;‐‐日后或许能问鼎最高的存在,就为了短期的粮食帮助,而对他们卑躬屈膝?那不可能的。便是现在果真太过&lso;礼贤下士&rso;,他们也不敢受,受了的话,日后是祸不是福。
袁十二对太白县的事情知道不少,有高产粮在,&lso;炎军&rso;缺粮只是一时的,挺过这个难关,明年夏收之后缺粮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若现在不帮,他们袁家再想投机也没有机会了,这时候自然是要拿出真诚的态度来,才最划算。
&ldo;哈哈哈。&rdo;袁十二回以朗笑,两人心照不宣。
&ldo;粮食的事就这样说定了。关于进贡皇室鲜蘑这事,还得继续进贡,如此一来也方便商队运粮进来。&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