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冯俊成时常因为家教严苛受罚,但所谓惩戒也往往只是罚抄罚背,从来没有体罚过他。因此冯俊成即便深受其苦,也从不觉得冯老爷真正苛待过自己。
他是冯家嫡长,冯老爷对他的用心良苦,他可以体会。
董夫人总是拿白姨娘的孩子和他比较说事,说知玉益哥儿生下来就是在冯家享福的,她的两个儿子偏偏劳碌,大儿子小小年纪就病死了,叫她终日自责,心里又冒出个小小的念头,要是不由着他带病往学里读书,好好卧床养病,是不是就不会早夭,即便荒废学业,好歹人还活着……
小儿子嚒,生来顽皮,生下来就知道和他大哥哥不是一个性子,却还是被逼着走哥哥的老路,哥哥体弱,弟弟却皮实,莫说读书,就是捉鸡斗狗都有的是精力,也因此被打压得更厉害。
董夫人夹在中间,总是掉眼泪。
冯俊成心疼母亲,却又不能不挑起身为嫡长的责任,外加珠玉在前,冯老爷对他的要求也更为严苛,大哥儿做得好的事他要做好,大哥儿做不好的事,他也要会做。
不是因为他不如二姐和益哥儿,恰恰相反,冯老爷是将他看得太重了,将他看做了冯家未来的当家人。
眼下几l个月没收到家中回信,应当也是冯老爷的意思。他对这个亲手培养的儿子感到失望,二十来年的养育之恩,换来如此落差,不回几l封信又算得了什么。
可他自己又做了什么……
冯俊成一时恍惚,被莫大的不真实感包裹,即便他猜测过秦家与冯老爷的关系,也不曾将他放在一个有罪者的位置审视。
他是他教出来的儿子,那是他父亲,没有他,就没有如今的自己。
如果从小崇奉的信念是假,那还有什么是真?
举目往窗外看,入了冬,整个天都是灰白色,如同陷入漫无边际的雾霭,他推门步入空荡的院落,树上枝叶凋零,了无生气。
这便是顺天府的冬日,他此前从未留意过的苍白。
冯俊成出府先到侯府拜访了老侯爷,携礼谢他老人家恩情,江之衡留他用晚饭,被他婉拒,他以为茹茹发生了什么事,将人请到一边。
江之衡道:“时谦,你要有什么难处千万要告诉我。”
冯俊成勾扯嘴角,故作玩笑,“眼下我置身难处,举目瞧不见哪里容易,一五一十全说给你只怕说到天黑也说不完。”
江之衡只好跟着笑笑,“茹茹没有什么大碍?”
冯俊成答:“没有什么,大夫看过,只说被吓到了,一群人围着她哄,出门时已经笑着讨糖吃了,孩子小,哭过转脸就忘了。”
“这点倒好,不像你,像她娘,小孩子这样才好,什么事都不搁进心里才过得开心。”
江之衡说着,沉下脸来,“那带走孩子的人抓到没有?光天化日之下,竟有人瞠目张胆抢夺孩童,我看这未必是人牙子干的,应当是谁别有用心,蓄意抱走你女儿。”
冯俊成干笑了笑,
不知如何作答,
今日之事任谁看来都暗藏玄机,可他却只能打消江之衡的关心。
“已经请衙门的人着手去查了,有消息我来告诉你。”
江之衡拱拱手,“好,要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地方,你只管说。”
这夜归家,屋里给他留了一盏暖黄的灯,透过窗纸看过去,只是明晃晃的一团光晕,微弱渺小,却任凭院里寒风呼啸,都撼动不了分毫。
冯俊成轻手轻脚推门走进去,瞧见青娥坐在小厅里缝补茹茹的小荷包。那小荷包被勾了丝,惹茹茹心疼,她补个花样上去,明早放她枕边,她就又高兴了。
边上还有冯俊成的两件衣裳,本来是不稀得缝补的,眼下家里出了那么大变故,该俭省的地方还是要俭省着。这些好衣裳想穿了要再裁,可又要花好些银子。
“这么晚了还在缝补东西。”冯俊成不自觉放慢步调,倚靠隔断,透过灯火将她眺望,“不怕累坏眼睛?”
青娥朝他笑笑,嘴唇抿过线头,在指尖捻捻,穿进针眼,“我这双眼睛,可看了太多拙物,能将你给物色到,就已经物尽其用了。”
冯俊成走过去躬下身,拨亮桌上灯芯,“你就厉害一张嘴。”说归说,嘴角却带着笑。
青娥瞧他,“我说真的,初见你那日,你在我眼里是亮闪闪发着光的。”
“把我当银子看,可不就亮闪闪的。”
青娥直咂舌,脸孔微仰着,让他亲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