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他死了,那有各种各样心思的人可就非常多了。
苏澈自然清楚的明白这一点。
想要内部稳固,不是光靠着口头的宣传,靠着复兴大汉的梦想,就能让别人心甘情愿为你打工的,大饼哪怕画得再大,再完美,再诱人,可如果实现不了的话,那依旧一点用没有。
几乎大部分的蜀地豪族,一开始就不想反攻,在他们看来,这天下,谁当家做主,有什么区别吗?
谁能给他们更多的利益,谁才是他们的真正主人。
可问题是,益州就这么大点的地方,如果把原本属于荆州派的利益,让给益州派和东州派,那必然会引起荆州派的不满。
所以,对外发动战争是必须的。
对于东吴,蜀汉一直没什么好感,此前的联盟,就非常脆弱,此刻反水,可谓是顺理成章。
且不说此前关二爷之死,背刺荆州,火烧连营的那一笔笔烂账。
就单从法理上来说,无论是曹叡还是刘禅,都应该去攻打吴国。
孙十万敢称帝,那就是最大的问题。
对魏而言:大魏吴王敢造反?私自称帝,这必须死。
对蜀汉来说:大汉吴侯竟然敢称帝?真是该死!
当东吴称帝之后,无论是曹魏的朝堂上下,还是蜀汉的朝堂上下,无不群情激奋,都要讨伐逆贼!
特别是蜀汉集团,几乎上上下下,所有人都怒了。
但无论是曹魏,还是蜀汉,最终都没有攻打吴国。
因为蜀汉的存在,曹魏并没有急着攻打吴国,再次上演当年赤壁之战的悲剧,让蜀汉在一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因为曹魏的存在,诸葛亮捏着鼻子,忍着恶心,为了维护那脆弱的盟友关系,承认了东吴的称帝。
诸葛亮是个很理性的人,他清楚的明白,哪怕破局的可能性非常微弱,但也要走向最优解!
哪怕东吴称帝,他依旧要发去祝贺。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护以往的关系,才能击败最强大的魏国。
但诸葛亮还是想错了一点,别人是永远不能指望的,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依靠的,仅仅只有自己的力量。
想和东吴联合进攻魏国,等事成之后,平分魏土。
这个饼画得很大。
理论上的确可行。
但也要东吴的孙权有这个心思才行,当初他就是打不下合淝,才偷的荆州。
这么多年了,合淝对于孙权依旧是心魔一样的存在,这地方简直是他的一生之敌。
连合淝都打不下来,久而久之都没这个心气了,还想北击魏国,和蜀汉平分天下?
说白了,这就是个猪队友。
但诸葛亮没有第二种破局之法,只能硬着头皮和东吴结盟。
如果按照诸葛亮原本的计划来走的话,这根本就是一条死路。
哪怕诸葛亮再活十年,二十年,也绝对不可能北伐成功。
想要破局,只能换一条路。
苏澈用蜀锦搞垮了东吴的市场经济之后,并没有着急攻城掠地,而是准备让魏国打先锋,自己在旁边划水就行。
此刻的魏国很强,无论是蜀汉还是东吴,他们都能打。
和蜀汉结盟之后,他们已经没有后顾之虑,自然可以放心出击。
他们也没有嫌弃蜀汉这个队友在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