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买宋plus ev冠军版后悔了 > 第八十三章 安邦在德不在险(第2页)

第八十三章 安邦在德不在险(第2页)

长安就更不用说了,有潼关天险,不攻破潼关,想取长安无异于做梦。

可汴梁却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地方,而它之所以被统治者看中,就在于它处在四通八达的“天下之冲”,交通方便,经济富庶,有利于“居中御远”。

这一点的确大有利弊,早在战国后期,纵横家张仪就曾对建都在此是魏哀王说:“魏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辏,无有名山大川之限。”

后来太祖皇帝赵匡胤登上帝位时,沿用后周旧制,以大梁为东京开封府,洛阳为西京河南府。

太祖皇帝不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军事家,也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

在基本平定南方诸国及地方割据势力后,他考虑到汴梁“形势涣散,防维为难”,曾拟先迁都洛阳,后迁都长安,他担忧说。

“吾欲西迁,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当然,不仅是因为地利,而且赵匡胤于是洛阳夹马营出生,所以对洛阳也很有特殊感情,故此想在洛阳建都。

甚至到了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他就下诏西幸洛阳祭祀天地,并打算从此留在洛阳。

可起居郎李符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上书“陈八难”,书中称:“京邑凋敝,一也;宫阙不备,二也;郊庙未修,三也;百司不具,四也;畿内民困,五也;军食不充,六也;壁垒未设,七也;千乘万骑盛暑扈行,八也。”

可太祖皇帝却根本不管什么西行难不难,于同年三月丙子日从汴梁出发,在众大臣和卫兵簇拥下,浩浩荡荡前往洛阳。

四月,一行人便是到达了洛阳,在南郊举行合祭天地大典,而且神奇的是,在此之前洛阳地区连续一个月大雨不止,赵匡胤到达后,雨就停了下来,举行合祭大典时晴空万里。

大典结束后,更有当地的父老说。

“我辈少经乱离,不图今日复见太平天子!”

还有人激动得泪流满面,于是赵匡胤见天公作美,百姓归心,又见洛阳经过重建后宫室壮丽,心情非常愉快,当日下诏大赦,并当面奖励建设洛阳有功的河南府右武卫上将军焦继勋。

两天后,赵匡胤大宴群臣,随意赏赐,君臣共欢。在言谈中,赵匡胤屡称洛阳为形胜之地,居天下之中,流露出欲留居洛阳之意,群臣见皇上兴致正浓,不敢扫他的兴,当时没有谁开口进谏。

赵匡胤见大家都不反对,以为迁都之事可如愿进行,却不知群臣虽表面不反对,但大多数人仍不乐意迁都。

因为迁都是牵涉到国家命运的大事,群臣有意见不可能不提,况且他们知道赵匡胤是非常尊重臣下意见的明君,所以便利用各种机会向赵匡胤进谏。

比如,一天,赵匡胤的老部下李怀忠见皇上略有闲暇,便上前进言,他说。

“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一旦遽欲迁徙,臣实未见其利。”

就当时形势而言,李怀忠这一番话的理由是很充足的,自后梁建都汴梁以来,几代统治者便不断开挖运河,以通漕运。

尤其是后周世宗柴荣,屡次下诏开挖运河。显德四年(公元957年)四月,世宗下诏疏导汴水北入开封五丈河,使齐鲁舟楫都能到达开封;显德五年(公元958年)三月,下诏开挖汴水口,引导河水达于淮水,使江、淮舟楫畅通无阻。

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二月,柴荣命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在开封东面疏导汴水入于蔡水,“以通陈颖之漕”,又命步军都指挥使袁彦“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

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后,从建隆二年就着手在开封周围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他首先下令开挖蔡河,使河流直达许镇,以通淮右之漕。

第二年,又调集数万民工,从新郑引闵水与蔡河汇合,使蔡河经陈、颖直达寿春。

同年,又在开封城北进一步开挖五丈河和金水河,增加流量。

经不断疏浚和开凿后,基本形成以开封为中心的运河系统。

江南之粟由江入淮,经汴水入京;陕西之粟由三门峡附近转黄河,入汴水达京;陕西之粟由三门峡附近转黄河,入汴水达京;陕蔡之粟由惠民河转蔡河,入汴水达京;京东之粟由齐鲁地区入五丈河达京。

使汴梁便于取得全国各地的粮食和物资,解决汴梁数十万禁军和百万居民的粮食和物资供给问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