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攻略御史大夫男主好渣 > 第177章(第1页)

第177章(第1页)

“这怎么回事?之前传来的捷报不都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大败?”皇帝摔了军报,冲鱼辅国发火,监军是他鱼辅国的人,这么些天,小胜大报,小败不报,这次西线瞒不住了,鱼辅国冷汗涔涔,跪倒不动。

皇帝头疼不已,他已经能预料到,明天的延英殿上群臣又要嚷嚷着对淮西罢兵。

一名内侍进来禀报:“中书相公人到了。”

皇帝见到谢珣时,好一阵打量:小谢清减了,风尘仆仆的,唯有那双眼依旧明亮如许,眉峰如墨,眸子也如墨,是他熟悉的小谢。

东都的事,皇帝已经了解的差不多,赐谢珣座后,宛若老父亲似的:“你回来的正好,看看这个。”

皇帝示意鱼辅国把军报给谢珣看,谢珣接过,认真看毕,态度很明确:“朝廷败有败的原因,总结教训,再择良将,打淮西不能半途而废。”

要的就是他这句话,皇帝微微前倾的身子这才往后靠了靠,他依然焦虑,人到中年而一事无成的挫败感折磨着天子,他点点头:

“这件事,等明日朝会再细说,东都之行,你解了一场天大的危机,只是,平卢归道临的事,我腾不开手,你老师的死朕只能先记在心里。”

君臣相对,沉默了好半晌。

“陛下都能忍,臣没什么不能忍的。”谢珣静静启口,“臣十七入朝为官,不到十年,青衫绿袍绯衣紫衫全穿遍,把别人几十年走的路都走过了。臣是想过有一日坐政事堂的首席,但绝不是现在,老师的死,臣很受打击,也正因如此,臣往后的生涯里没什么不能忍受的。”

皇帝看着他年轻的脸,想起文抱玉,心头不由袭上一阵深深的寂寞,他在东宫几十载,蛰伏几十载,年少的豪情万丈意气风发也绝不是为了今日的狼狈与窝囊。文抱玉是他潜邸的故人,故人惨死,死在他大业未竞的路上,皇帝声音低沉:

“你能这么想,我很欣慰,想必你的老师九泉有知,也应和我是一样的心情。”他很快调转了话头,没时间追思故人,沉溺伤痛,“粮草始终是我心头大患,崔相公良策不少,可惜他病倒,朕实在是心痛。你既回来了,先去看看他吧。”

谢珣从大殿出来,到御史台视事,发觉崔适之还在,没说什么,散衙的时辰一到,叫上崔适之:

“我去看看崔相公。”

崔适之回到长安,不进家门,平心静气来御史台把该归档的归档,该整合的整合,身旁围了几人凑上来问东都的事,他很耐心地一一解答了。

不愧是清河崔氏门风孕育出的好儿郎。谢珣心中赞赏,嘴上淡淡,一路不过跟他谈淮西的正事。

崔皓的寝居在后院,谢珣一进来,见家仆们各司其职不见慌乱,只是空气中弥漫的浓重药气在昭示着主人已经是缠绵病榻了。

听说谢珣来了,崔皓昏昏沉沉地转醒,一口痰卡住,嗬嗬半晌,崔仙蕙给他不断轻抚着后背:“阿爷,吐出来就好了。”

崔夫人去了寺庙,榻前只她和小婢子忙碌。眼前一袭紫影掠过,她那疲惫的心方又有力地跳动了两下,垂着眼,见过礼命人搬来两具胡床。

“是中书相公?”崔皓眼窝微陷,脸皮子失去了光泽,谢珣坐到他身边,握住了他伸出的一只手,又硬又干,“是我,小谢。”

他想不通,自己走的日子不算长,怎么崔相公就病成了这样?仿佛是知他所思,崔仙蕙柔声说,“阿爷外放那些年,很多事,都亲力亲为,修堤堰湖,劝课农桑,绘制舆图,风里来雨里去,回京时身体就已经大不如从前。后来,入翰林院,也是殚精竭虑,相公走后,户部的事担子很重,阿爷便病倒了。”

她说的委婉,但谢珣心里有什么不明白的,崔皓挥挥手,示意一双儿女先出去了。

他费力把舆图取来,就在他案头,对谢珣道:

“汴水的这条道,我苦思冥想琢磨很久,太费钱,不如从淮阴再开辟新的水路,”他干枯的手指在上头划拉出很长的路线,谢珣的目光便跟着走,经过颍水,入项城,最终停在郾城。

“我粗粗一算,大约能省下八九万贯钱。”崔皓说起漕运,眼睛难得活气,很亮,但转瞬又黯淡下去,“朝廷太难了,当年王摩诘诗里说长安城是九天阖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不知道此生我辈人还有没有机会再见一眼那样的长安城。”

恐怕是没有了。

崔皓心里有深深的悲凉,盛世的梦,盛世的诗人,都早成过去。他老病侵夺,这很可怕,手头的事情还没做完,人倒先垮了,这让人简直怆然欲哭。

“相公,不必如此伤怀,你好好调养,还会好的。”谢珣摩挲了下舆图,“容我明日跟陛下商量此事,官军要耗粮草不错,可淮西军同样要耗,跟朝廷比,他并不能耗得起。”

崔皓摇头:“拖久了,就要生变,陛下如果在淮西打不开局面,河北便更是无稽之谈了。我担心,事情又变得像当年奉天之变那般。”

先帝朝急于削藩,局势失控,天子仓皇狼狈出逃,死了无数王公大臣,包括谢珣的父亲,也包括清河崔氏的族人。

“我绝不会让奉天之变再度重演,哪怕我死。”谢珣声音极冷,眉宇间隐约可见腾腾的杀意,“相公安心养病,我盼相公早日回朝,共商讨淮西大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