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巳时三刻,赵祯的车队才缓缓从延乐宫出发,带着众臣,及左右内侍,前后侍卫,向着北边二十里处的新军军营进发。
出发得有些晚了。
直到正午,车队才看见新军的军营。
这是他赵祯一手创立的新军。
从军营的选址,到营房的建造,再到军士的征募,军士的操练,将领的选拔,任一环节,都是他亲自督办。
赵祯对这里很放心。
一万人的军士,一排排地列队在大校练场,众人目视着赵官家来视察。
他们都是天子的亲军,是官家一手操练的强军。
这支新军士兵,全都是从北方边境和京畿地区直接募来,俱是身体健硕,身家清白之人。
入了军营,伙食充足,更有丰厚的月例可拿,还有教书先生教他们识字读书。
“忠!义!”
“精忠报国!”
当然,教书先生可不是教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兵士们所学的内容,都是赵祯亲自拟编。
例如。
但凡不跟自己教材走的先生,全被他发配到琼州去了。
赵祯身着金色轻甲,缓步在直道上,目视着这一万人。
一边的狄青手持长槊跨步相随。
“你们吃的是谁的?”狄青鼓着气,向场上大声喊道,而身后的殿前禁卫也同时跟着高喊,向校场上传声。
“皇上的!”一万人异口同声地高吼着。
“你们用的是谁的?”
“皇上的!”
“你们听谁的?”
“皇上的!”
“你们要做什么?”
“跟随皇上,平荡四夷!”
……
一路走,一路喊。
赵祯很是满意地点着头。
这种阅兵方式,都是跟“洪宪皇帝”袁宫保大人学来的,简单粗暴,还挺管用。
配合着自己编制的那些教材,效果非常好。这些兵士,现在都是自己的铁杆粉丝。
打战行不行另说,但是思想那绝对是端正的。而那些有些歪心思的兵士,早就被一脚踢出去了。
赵祯和狄青一直走到一座高丘下才停了下来。
高丘之上,矗立着一座幄殿,这是今天观看操演之地。
参知政事范仲淹、三司使晏殊、翰林学士知制诰宋庠、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工部侍郎判陕西工程事滕宗谅已经在幄殿中等候着赵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