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明末火器称王作者 > 第83章 船上论马(第1页)

第83章 船上论马(第1页)

天启六年六月二十七rì,金士麒带着一个小小的军官团和一个小小的采购团前往柳州府。

随行的军官都来自龙武水师,包括龙泽和武腾号的两位船长,还有中营和右营的几位舶总、舫长,都是实力派人物。金士麒不想孤身寡人地去“柳州水营”上班,他必须安插自己人。

至于“采购团”成员,则是负责设计营造“藏宝港”新城的各队工匠和采办。再加上卫兵和仆役,他们打着“南丹卫”的旗子,押送着几千两银子,浩浩荡荡地北赴柳州。迁江本是柳州所属的县城,距“柳州府”有180里的路程,这一路都是平原和矮丘陵。他们策马驾车三天,终于在三十rì这天抵达柳江之畔。

柳江在这里形成了一个“U”字形河湾,那突出的“半岛”上就是柳州府的驻地“马平县”。虽然也只是一个县城,而不是苏州杭州那种府城,但马平是万户居民的大县,比迁江县繁盛很多。

柳州以生产木材著称,江面上果然看得见许多载着木头的大船,还有些木材被捆扎成筏沿江而下。柳江南岸密布着村镇和码头。到了渡口,只见几十条驳船靠在岸边,搬货的、租船的、等待过河的、讨价还价的、抓贼讨债的,一片热闹。

金士麒一行人无需与人谈价格,他们是“军车”。他们直接停在最大的两条空船边,吼道:“是过河的船?都下来吧,这船军爷包了。”

那些船夫们哪敢废话,都赶忙架起桥板,引着马匹拉着车辆上了甲板。那船上本坐着一群民众,都慌忙下船躲避,生怕招惹了凶神。只有一个独自坐在船舷上的青年面露愤懑,低声道:“什么世道,牲口也上船!”

那秀才一身白衫,身形消瘦,腰间还挎着一柄小宝剑。脸上也是一副铮铮然不可欺的神色。旁边的船老大忙向他告饶:“哎呦郭秀才,饶了小的吧,你可别乱说。”

但郭秀才的话已经随风飘到了金士麒一帮人的耳中。几个凶悍的军爷立刻就变了脸色,仆役金财甚至抡起了胳膊。

“勿多事。”金士麒拍了金财一把,只扯着弟弟径直走到前面去。他心想这秀才带着宝剑还穿得这么风情万种,莫不是身怀武艺?即便不会武术,一张刀子嘴四处宣扬我金士麒的劣迹,比直接戳我一剑还厉害呢。

金士麒一行人乘了几十匹车马,大多都要留在南岸。只牵引了最重要的四辆车和十匹马上船。马还都要蒙上眼睛,防止它们受惊。那些士兵故意把马牵到那郭秀才身边去,臭烘烘地擦在他身上。

没想到那秀才竟上来了牛脾气,赖在船上不走。他又不敢真发火,只把一张脸气得铁青,嘀咕着:要有先来后到,凭什么让你们!船老大劝他莫惹事,那秀才把屁股钉在船舷上就是不动。直到最后金士麒说:“多他一个不多,开船!”

金士麒只带了弟弟和孙管家站在船首,观看两岸风景和地势。他们乘坐的是一条柳江上少见的大船,长达五丈,前后各有4名桨手,甲板上还有一根桅杆,若是顺风也可以挂帆。金士麒从船老大口中得知这是一条“80料”的河运船,甲板下能载300石粮食。

“料”是指造船所用的木材数量,古时惯用料数来估算船只的尺寸、运载能力和价格。但这条大船竟不是柳州所造。船老大说柳州最近几十年营生惨淡,几家船坊造的都是小船,手艺也逐渐荒废。如今这种近百料的大船只在广州有造,400两银子一条。

金士麒又问了些乡土情况,木材的价格,何处有船坊,哪里可以住店,哪里有牙商买办,谁家憨厚谁家jiān猾,皆细细问了。随后他又问县学和书馆的所在。

说话间,那郭秀才早就受不了马臭味,挪到了上风的这边来。听到金士麒正在询问本地的文人儒生,那船老大当然一问三不知只能傻笑,金士麒便说“可惜啊原来此地是文化沙漠啊……”那郭秀才听到这里自然是又气又急,只可惜刚才闹得不愉快,他没法插话。

金士麒又把话题转回柳州的船坊,请船老大明rì带他查访一圈儿,报酬自然不会少。那船老大忙答应了,又问官爷尊姓和称呼。

“鄙姓金。”他忽然想逗弄那书生,便说:“我是个举人。”

那郭秀才果然上钩了,他眼睛一亮,满脸的不相信。“金公子,幸会!”那郭秀才踱过来,一拱手,“柳州城小,往来皆友啊。敢问金兄,是哪年哪府的举人?”

“是顺天府(北直隶)。”金士麒也拱手回礼,“某不才,三番五次落第,直到天启四年才侥幸中举。”他这话说得言之凿凿,他身边一群军官却莫名其妙,没听说金千户是举子出身啊。只有他弟弟和仆役等人知道底细的,忍不住哧哧笑了出来。

郭秀才见那些人面目古怪便更是疑惑,心想他一定是在吹嘘。“喔?不知金兄记得当年乡试的题目?”

“记得又怎样?郭兄还想当场应试?”

“河宽船慢,交流一番也未尝不可。”

“无非是兵法韬略、策马舞枪、拉弓射箭,还有耍大刀,不知兄台擅长哪样?”金士麒话音一落,那些军官都哈哈大笑。原来金千户说的是“武举人”,是戏弄那秀才的。

“武举……也算举人?”郭秀才冷笑道,“算我唐突了!”

忽然,侧立在旁的金士鹏却轻声说:“晚生记得顺天府前年的乡试策问,题曰:‘国之富,数马以对,马之所繁示重矣。’不知是否?”

郭秀才一愣,这题目果然没错。金士麒更是笑道:“好好,数马……这问的是啥?”

弟弟忙回答,“那题下所问:今国马所出,内则计丁以牧之民间,外则用茶以易番夷。是法亦袭前代之旧,马政之弊至今已极。兹欲举此二法,一振起之,使上不病国,下不妨民,而马皆足矣,若何可为?”

士鹏的声音清清脆脆,半船的大老粗都如听仙乐耳暂明,郭秀才也是暗中赞叹。每隔三年一次的乡试,各省的试题一出,不出一个月就传遍大江南北,所有的书生们都会传抄作题,郭秀才焉能不知。他更是赞叹这小童子果然了得。自己只能大概记得题目,但他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自己就没这功夫。

金士麒也很惊讶:他本以为八股科考,考的都是些云山雾海的枯燥经纶,没想到题目竟是时政韬略和军国大事,这不禁勾起了他的兴趣。金士麒便向郭秀才一拱手:“精彩!现在到要请教先生,此题如何作答?”

金士麒本意是想了解文人的答辩方法。郭秀才却以为是在考验他,顿时傲气徒生。他略一沉吟,张口便道:“天下之事变无穷,善处天下者不贵于能应变,而贵于能防其变。”这书生果然学识了得,竟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即便是曾见过这题目并“模拟考试”过,但如此思维流畅也不禁让人称绝。

金士麒开始时也很赞叹,但他听着听着,却又觉得有些无趣:这秀才只是以“马政”引题,随后就把话题转到如何防止“天道变化”,其道理无非是:种种弊端源于道德缺失、纲纪不振、无法臣服远夷导致秩序错乱之类。那秀才口吐莲花,说得却是书本上的套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