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孔衍现在分身乏术,实在两难。
“元明、盛斋公!”
便在这时,忽听得陈仲声音。
孔衍与苏元明尽皆惊讶回头。
真是陈仲来了。
孔衍暗舒口气的同时,心底又不免生出恼意。
他跟陈仲是认识几十年的了,但俩人从年轻到年老,就没有互相看对眼的时候。
如今见陈仲都大几十岁,连弟子都收了的年纪,却还是丝毫不顾仪容,一身布衣不说,头上一张布巾就打发了。
这是不自重!
陈仲再怎样,也是名传天下的士人,簪冠不加,深衣不服,只会让人看轻,被那些浅薄之人嘲笑。
然而陈仲几十年来,就是不改!
都是跟叔孙无忌那个浑人学的!
孔衍见了陈仲就难免有气。
而陈仲对孔衍呢?
尊敬是有的。
但要让陈仲认同孔衍的看法,那是休想!
别说现在陈仲奉行老庄,就算是曾经修习《太玄》的时候,陈仲也不耐烦那些繁琐礼数。
无它,礼若果真管用,先师孔子整理出《礼》的中古,怎么不见那时之人奉行有序,重建上古之德?
更别说两汉以来,朝廷也没有把礼丢了,结果仍是朝政一日比一日败坏,天下百姓一日比一日难捱。
先师说的话,奉行的道理,有的对,有的也未必。
而正所谓言多必失。
孔子说的太多了,后世经过施行,确信其不正确的也多。
老子说的就够少,甚至连小国寡民这唯一主张都是连上古都不曾有过的,那么这一主张具体适用于何时,后世之人即便再三验证其不合时宜,也可以继续往日后推移。
而当世修士,之所以仍旧将两位先师之教训奉为圭臬,非是其全对或全错,只是因《道德》、《易术》确然有其指点修行之功。
两部著述,不涉具体法门。
故而后世修士以其为准,补漏剔讹。
陈仲这里,就是把孔子之礼,做为错漏给摒弃了的。
如此,陈仲和孔衍要能互相看对眼,才是神奇。
边上苏元明可不知道这些,多日未见陈仲,激动得丢了镔铁棍,跑到陈仲跟前跪倒便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