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2983,我仗义不?此为第二更,我接着码。但是,具体什么时候第三章就不知道了。。。可能得两三点。。。。】
“二十万太平贼人来犯”的消息,虽有陈县令的有意阻拦,却依旧迅地传播开来。
至哺食,终于在白虎山脚掀起了轩然大波。
平日里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拜山访仙者,顿时少了影踪。不在少数的行商,亦纷纷装好货物、驾好牛车,就此离去。
然出乎人意料的,万千流民竟有泰半不为所动者。
有那意欲离去者,想在人群中寻个伴,好在去往京师的途中有个照应。刚道出心中想法,便被其他相识的男女老少一顿讥讽。
“曲田!别忘了你垂垂待死的时候,是谁赐予了你热粥、谁赐予了你葛袍、谁救了你这条狗命!”
“也不知是谁,昨日还说着‘报恩’,今日便要背大王而去!”
“无义之人!”
“……”
被众人指指点点的,是一位骨瘦如柴的七尺男子,羞惭之余,他忍不住道:“二十万贼众攻山,纵然大王仙法通天,能敌如此之众乎?曲某不愿枉死于此,何错之有?再说了,曲某受大王恩德,日后定……”
“日后?真是笑话!”
“大王仁德,受不起你这无义无德之人的报答!”
年轻的流民忍不住又是一阵讽刺,年长者却止住了众人的吵闹,道:“大王虽是年幼,却非愚笨之人。既然至今未提‘离山之语’,那想来定有其考量。我等凡夫俗子,多想无益,静待大王口谕即可。”
稍一停顿,长者又道:“有家有室者,为双亲妻儿考虑,无可厚非。而老汉我孤苦一人。若不得大王周济,必定死于道旁。能还大王一命,老汉死而无憾!”
说罢,长者即往山道旁的大石上一躺。晒起太阳来。
不多时,陈县令传下大王口谕——太平贼不日将至,白虎山一脉固守不离。余者,无论是流民、乡民、亦或行商、坐贾,去留任意。
此言一出。白虎山下,成千上百的人就此离去。另有数以万计的人,聚集到陈县令身边,一番交谈后,开始了伐木担石、夯土筑台的活计。
至酉时,又有消息传来——天子降旨,着豫州皇甫义真、朱公伟等率部赶赴济阴;另令接连击破张梁、张宝的董仲颖,率五万之众,取道南行,奔白虎而来。
“那皇甫义真两人所率者。官军残部而已。战力且不论,数量当不足万!而董仲颖一部,只五万人马,恐难敌太平之众!”
这般言辞,如先前一般,迅在白虎山脚流传开。然而,留不下想走的人,更赶不走欲留的人。
附近里邑,如临泽里,在新任里正的带领下。悉数赶至白虎山脚。
“蚁贼”过处,城破人亡者不可计数,“被迫从贼”者更是不知凡几。与其家中枯等、听天由命,不如随在“仙法通天”的小大王身边。得一心安的时候,更有可能得获太平。
抱着这般想法,乡民们积极参与起防御工事的修筑工作中。
酉时过半,暮色降临。
由甄家、苏家等巨商提供的一支支火把燃起,配合这“白狼谷”的光亮,山脚下便如白昼一般。
迈过一道道的沟壑、土丘。甄良、苏双等商贾聚在一起,稍加商议后,即举步登上了白虎山顶。
“大王,即便是营寨修成亦难敌贼人势大,不如暂避一时。”会客厅中,苏双说出了大多商贾想说的话,“待太平道为官军击败之后,再返白虎山也不迟啊!”
燕大王却摇了摇头。修营扎寨,是陈县令非要如此的。
若不是今日大转盘抽奖得了那“宝物”,他肯定也会避一避张角的锋芒。但是,有此一宝,只要施展出来,张角应是不足为虑。
众商贾却不知他的依仗,与苏双一起劝说起来。
这些人大都在山脚下置办了产业,或是旅舍、或是酒肆、又或是布庄胭脂铺。也都因小大王的“仙名”,资财暴涨、财源广进。
此次劝谏“暂避”,也是真心实意为大王着想。毕竟那张角大军已逾二十万之巨,不说攻山,单是那些个人手执手站在一起,怕也能铺满整个白虎山!
燕大王仙法通天,可御万军,但对方却是二十万众。以卵击石,非智者所为,不如避上一避。
然而,小大王依旧固执地摇着头。众商贾近乎无语的时候,一直未曾说话的甄良忽然开口道:“大王既然不走,那我甄良便誓与白虎山同进退、共患难!”
众商贾一愣,上山的时候可没说过有此“表忠心、誓进退”一项。
未等片刻,又有蓟县姚迢、辽西马辉等人朗声道:“某亦愿与大王共度此难关!”
甚至先前开口劝燕大王暂避一时的苏双,也改了口。剩余几人,你看我、我看你,最终有人出言附和,亦有人拱手一礼、出厅下山去了。
燕小乙点了点头。
不管这些人,是真心实意留下与他同甘苦、共患难,亦或是看出来他有所倚仗。能冒险留在此地,便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