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非惯用手的操控会有漏洞,这点在萧醉泊身上似乎不受用。
左手正刺切反手的灵活度不输三名侍卫的惯用手合攻,简简单单两回合,优先进攻的侍卫节节败退,眼见泛着银光的剑身饥渴地张开血盆大口。
待机的副将眼疾手快加入对抗,强硬分开双方后高声下令:“全部退后!”
仅仅两个呼吸的时间,一场小交锋以萧醉泊的断层压倒取得优胜。
七个练家子戒备,真的毫不夸张。
远观的安以墨替他们干着急。
萧醉泊分明不想动剑伤人,做什么不要命地上去送死!!!
不怪抢先动手的侍卫小题大做,只能说令他们紧张到恐怖的来源是萧醉泊本身。
需要七位练家子联手压制的魔鬼,前车之鉴的惨烈现场深刻于他们的脑海,说不好有个闪失便落得个当场丢命的下场。
所有人只知道萧醉泊发狂时的六亲不认,无人关心致使他失心入魇的缘由。
原文没有过多的描写,只是点明萧醉泊动手绝非出自本心。一遍遍的揣摩共情,结合经历,才让安以墨得出说得通前因后果的理由。
幼时的萧醉泊人在边关,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残酷战争,有凯旋,亦有惨败。其中唯一一次成为萧醉泊心中永远的坎的,是他在百越关的败退。
由于斥候的错误情报加上时间紧迫,萧醉泊未曾着人再探,独身领兵直接突进却落入埋伏,带领的百人小队为护他周全而全军覆没。
尸山血海,只为他而流。
按时间点推测,那时的萧醉泊不过十四、五。
放到现代还是个初中的小屁孩呢。
代价惨痛,也真实给萧醉泊上了一课,后续领再多的罚都无济于事,当下的给予他冲击无可代替,荡魂摄魄。
或许是沙场的紧张感有效压制了萧醉泊的发泄欲,勒令回京后入魇疯魔的症状频发。
无人会信,其实归根结底的诱因多半是萧醉泊的无助。
入魇的萧醉泊听不见,看不见,所能感受到的仅有无尽的漆黑和反胃的血腥锈气。
失去对周围事物的控制,心中的负面情绪被无止境放大。
堆积的满腔怒气无处发泄,双手空空烦闷不安。
所以萧醉泊摔砸物件,手持锐剑,不允许所有人近身。
伴他十数年优秀的的反射神经如影随形,能够游刃有余地让他在毫无感知的绝境下悠然应对。
第二波的金属碰撞声瞬起,半数侍卫参战,双双合共走车轮战,萧醉泊的从容镇定无疑令他们本就恐惧的精神雪上加霜。
按兵不动的三个人中有一位是安以墨在回门那日打过照面的副将,和未带面罩身形高挑的那人一样,当是萧醉泊的心腹,蒙面的不出意料是萧醉泊养的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