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策一番话,让李东阳彻底没了话。
作为一个熟读史书的人,这些道理他不可能不懂。
李东阳嗫喏道:“你说的确实有理。。。。。。”
“只是。。。。。。”
最终,他还是叹了一口气。
“一将功成万骨枯。”
“我多年来自认还算稳重,在朝中与诸公的关系也不错。”
“横竖在为师入土前,也是能护住你的。”
这话说的有些无奈,赵策正想开口说自己肯定会保全好自己的。
就听到李东阳又说道:“不过以你的能力,为师其实也是多心了。”
说完,他站了起来,对赵策露出了一个和蔼的笑。
“今日之事,为师已经了解清楚你的想法。”
“只是日后你做这些,还是得先与我事先商量,由我帮你把这关才是。”
李东阳这么多年在文学上的成就,让他成为天下读书人追捧的对象。
有了他的鼎力支持和背后谋划,赵策想要做什么,明显能事半功倍。
虽然这些事情,就算是赵策自己也能做成功。
可作为学生,老师都开口说让他依靠了,他肯定不会推却。
赵策感激地拱手行了一礼:“多谢先生教导。”
李东阳笑着点了点头。
随后,他又问道:“听闻王状元的儿子王守仁,过几日休沐,要在酒楼对最近京城讨论的沸沸扬扬的人格份位进行讲学?”
作为此事的始作俑者,赵策有些尴尬地问:“我让人提前在酒楼订了不错的位置,先生也想去听?”
李东阳摇摇头,说道:“陛下昨日已经批准了来自朵颜三卫的使者到我国朝进贡,贺东宫大婚。”
“若是刚好赶上使者团进京那日,恐怕还得多调些人马看着京城的治安。”
朵颜三卫这时候来?
赵策看着李东阳,脸上明显带着好奇与探究。
李东阳也不打哑谜,解释说:“太宗起兵之时,这些蒙古人便一直与我们是盟友。”
“只是这么多年来,我国朝内部一旦有动荡,这些夷狄便会左右横跳。”
“如今听说我大明要与蒙古全面开战,前不久又刚打了一场大胜,他们便又赶着来表忠心来了。”
李东阳说起这些,对这些反复横跳的人也有些不喜。
朵颜三卫就在他们大明的边疆驻扎,是离他们大明最近的蒙古人部落。
以前太宗还在的时候,他们不敢造次。
后面却与他们大明关系越来越差。
昨日陛下收到他们来进贡的奏疏,便召集了他们几个阁老和刘大夏一同议事。
一直反对陛下赏赐太多的刘大夏,这次极力支持让他们到国朝来。
陛下思索再三,还是决定采纳刘大夏的意见。
说起这事,李东阳也有些好笑。
“刘公从前最是反对这些使者团大批来京进贡。”
“昨日突然这般支持陛下让他们进京来,估计也是想要试着实施你此前与他一番交谈,说的那些对付改造夷狄的办法。”
这些来进宫的人,每年人数都是有限的。
毕竟他们来了,随便拿一点货,就能获得大明大量的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