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我在现代留过学TXT校对 > 解释一下熙河棉庄经济的运作(第2页)

解释一下熙河棉庄经济的运作(第2页)

四川民间铁钱价格因此可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维持了相对稳定。

但是,很快的,随着神宗时代结束。

铁钱再次开始下跌。

绍圣时代,跌倒了2。5比1,徽宗大观5比1,然后10比1,又回到了原点。

通过这些我们现在可以得知,北宋铁钱、铜钱正常的、普遍被认可的稳定汇率是10比1。

注意,这里指的是折十的大铁钱。

就是凌策说的,一贯重十二斤,合7。2公斤铁,且在四川铸造发行的那种。

而在熙河等边境地区,使用铸造的铁钱,从熙宁王韶开边后,一直长期大量掺杂其他杂质,使这些铁钱在融化再铸造方面的价值无限接近于零。

所以,这些地区的铁钱币值,肯定远低于四川。

史书上也有很多熙河陕西的钱脆的记载。

所以,熙河当地的铁钱价值,在向宗回、高公纪没有去的时候,我个人假设,在15比1这个汇率上。

注意,我依然用的是凌策说的大铁钱,而非小平钱。

所以,向宗回、高公纪履任时,熙河路铁钱和铜钱汇率十五比1。

而他们管的是熙河路的钱袋子。

每年财政拨款,达到400-600万贯铜钱的熙河边防财用司。

换而言之,在最开始,也就是元丰八年六月熙河当地汇率15比1。

这意味着什么?

汴京赚钱熙河花啊!

一个巨大的套利空间出现了。

这也是熙河棉庄的盈利方式。

在书里我已经反复说过了,熙河路在元丰八年下半年,开垦的棉田数量,其实很少。

在整个元丰八年下半年,两人六月履任到十一月下雪,熙河路棉田开垦总数量,约在五万到六万亩之间(很多人最初只是象征性的应付了一下,没有多垦,包家、赵家比较捧场,多垦了一点,但这两家加起来不超过一万亩,所以才有了向宗吉带着王大斧垦地的事情)。

这也是元祐元年,春季播种的棉田规模。

但是……

从元祐元年春天开始,熙河一下子陷入了棉庄狂热。

为什么?

因为套利空间被人发现了。

因为,在元丰八年下半年,那些开垦出来的棉田,为了不荒废,很多人种了大豆、苜蓿、大麦、青稞。

然后,所有人都懵逼了。

棉花还没有收割呢,棉庄就已经赚钱了。

向宗回、高公纪控制的边防财用司,用官价收购土地里的产出。

因为在彼时,他们才是熙河本地真正的大地主。

属于自己买自己的产出,所以很大方也很公正。

直接按照朝廷政策来。

相当于,拿着汴京的物价,买熙河的物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