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她声音酥软。
惹得大长老一幅慈祥笑容,又见库克莫呆滞凝视,就被大长老将他脑袋拧了过去:“不可亵渎。”
一行人在城里游览。
因有了巨港的前车之鉴,便在傍晚宵禁前离开了广州城。
广州城还是太小,即便商贾遍地,但生面孔还是会引人起疑。
6月4日。
dash8向东行去,一小时抵达泉州府下辖安溪县,此地为晋江源头之一。
至此,周黎安将在泉州府滞留月余,一直到大明舰队归返。
当然,安溪距离泉州府城还有一段距离。
于此地降落,就是获悉民风民情,在一路南下,前往泉州府驻地。
只三日后。
周黎安于安溪县结识一名茶商,购得“文引”。
文引类似身份证,上面写明祖籍出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并且还言明身高长相,出行所为何事。
如广州城一般,泉州府一样重视商业,特别是在郑和三下西洋后,泉州府聚集不少南洋乃至大食的商贩旅人。
大明严格执行禁海令没错,但这些商贾又有不同,属于“四夷馆”治下。
朱棣希望四面八方诸国来朝,便设立四夷馆,招收各国使者,为语言、文化培养……
便让诸国知晓大明底蕴,文道昌盛。
而自唐以来,东土都是周边各国模仿学习的榜样,可谓是最早文化入侵的代表。
四夷馆下,一群南洋、大食人就有了合理合法的身份。
即便名义上不提行商,但他们可随时来往两国,随行所带物品,就不属商品范畴。
而大明官商,也就钻了律法的空子,堂而皇之交易、贩卖异邦特产商品,赚得盆满钵满。
所以,在泉州府,只要有钱,“文引”获取并不是难事。
那茶商姓董,正要贩茶于泉州四夷馆,便一路与周黎安同行。
周黎安对他“开诚布公”,直言是海外遗民,此次归来就是想寻得祖籍根系。
若他想要贩茶至海外,周黎安也可帮他疏通门路。
有了“商路”诱惑,这位董兄可谓热情之至,一路所行花费都为周黎安买单。
又在抵达泉州府城后,带他们来到一处城中小院,“周公子,你我数日相交,情投意合,宛如伯牙子期,是为知音。”
“若你不嫌弃,就在我这小院长住,待得西洋钦差正使带舰队凯旋,你我弟兄便一起前去观礼。”
“前三次舰队到港,泉州城内皆有庆贺典礼,凡泉州商会下在册商行管事,皆有资格参加接风酒宴。”
“前次我与那郑大人,只隔一楼台水榭,他在东楼主楼,我就在侧楼楼下!便得见郑大人英武之姿!”
此人名为董成峰。
倒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只是在泉州城内有两间茶铺的小商人。
周黎安一说到向见郑和舰队,他便自告奋勇,出谋划策。
因周黎安显露一些海外异邦银币、首饰,让他信以为真,能疏通什么航路,将茶叶远销。
否则就凭他的身家,根本够不着四夷馆的门槛。
于是。
周黎安安心住下,隔三差五便与董成峰小聚,聊起海外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