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小秋就又开始琢磨起挣钱的法子来……她忘了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过一句话,说开放之初,全国遍地都是金子,只要你弯腰低头去捡。只不过,身处其中,因为思想长时间被禁锢,绝大多数人只顾着疲于奔命,而没顾上低头去看……
她还记得某部电视剧里演的,一个几乎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偶然经过一家纽扣厂门口,看到了厂门口草丛里丢弃的废品纽扣,从而心思一动,捡了纽扣回去卖,再之后,她认识了纽扣厂的厂长,就开始从厂子里批发纽扣回去售卖……短短几个月时间,小小的纽扣让她淘到了第一桶金,挣了几万元!要知道,那个时候还是八零年代初期,土地承包责任制也没完全推广呢!农村人想卖个自种的蔬菜,还大都偷偷摸摸的,只怕被人当成投机倒把呢!
当然,电视剧可能有一定的演绎和夸张,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这个时代真的是机会多多、满地黄金。谁能抓住这个百年难逢的时代机遇,谁就能称为新时代的成功者。
当然,小秋不指望多显赫,她就是太喜欢这些老建筑、老玩意儿了,想着有能力多买一下,多保护一些下来。
卖纽扣自然是挣钱的一条路,但小秋想到的是来钱更快的——电器和服装。
只要想一想仿佛一夜间满大街的花衬衫和喇叭裤,还有很长时间都紧俏的电器,小秋就仿佛看见了大把大把的团结票票向她招手,也似乎已经置身于楼台亭榭、流水花园的大宅子里……
然后,她自然地想起了远在g城的廖辰,廖哥哥,廖老师!他是g城人,而且还有大伯一家在国外,说不定可以……
虽然,她不一定去卖纽扣,但一定可以找到一个类似的法子,为她的大宅子挣下第一桶金!
这么想着,她一骨碌睡着了。
梦里,她却没去挣什么钱,更没有什么带花园的大宅子,她回了家,回到了刚刚离开两天,却已经开始想念的小院。
鹅群嘎嘎嘎地叫着,拔着长脖子,一晃一晃地迎上来,小秋伸手过去,领头的鹅就微微低下头去,由着她摸一摸它们光洁柔软的羽毛。
再往里走,一群半大的小鸡四散着跑出来,小秋以为它们也是来迎接自己的,一转眼,却见跑在最前头的一只鸡的嘴巴里叼着一条肥胖的蚯蚓……
“这群没良心的!”小秋笑骂一声,继续往里走。
小夏挎着个篮子,正从后院走出来,而小冬也倒腾着小短腿越过小夏跑过来,然后小夏就在后边喊:“跑慢点儿,跑慢点儿,小心摔了……你手里拿着两个鹅蛋呐!”
哈哈,小夏提醒小冬,竟是怕他摔了鹅蛋!
梦醒来,小秋脑子里是白生生的鸡蛋,圆滚滚的鹅蛋。再想想京城对于各种副食的巨大需求,小秋觉得自己找到了挖第一桶金的方向。
家里还在用暖炕孵蛋,京城里却不缺电了,若是能够找栋空房子,孵化、育雏,乃至蛋鸡、肉鸡……
因为这个梦,小秋兴奋的也睡不着了,看天色麻麻亮了,她干脆起床去买早点。端着碗出门的时候,她还满心里盘算租房子办养鸡场的事儿呢。
等她来到早餐店,排队买早餐的时候,就听着队伍里老街坊聊天,带着卷舌音语速飞快的京片子,她还真得用心听,才能听个大概。然后,她就听到谁家谁家大小子结婚生了孩子,二小子又要结婚了,一家十好几口人,却只能挤在不到二十平的老房子里,没办法,只能在院子里另外搭了半间儿,因为还有一个小闺女也十八了,实在不好跟哥哥嫂子们挤在一处了。
兴奋了一早上的小秋渐渐冷静下来。她明白,自己的养鸡计划有些太想当然了。
不说爹娘不舍得老家的一切,就是爹娘能来,京城的房子也不好找……办养鸡场,房子小了可不成,还得有个大大的空场子或者林地,让鸡能跑动起来……现在还没有关在笼子里二十八天就能出笼,还能长七八斤的肉食鸡。
尽管买上了她喜欢的豆腐脑和糖油饼,小秋还是有点儿悻悻的。她的第一个赚钱梦想就这么短暂,只维持了一早上就破灭了。
吃过早饭,宋秀程又匆匆去了学校。
小秋也不呆在家里,打扫了一下房间卫生,就出了门。她想着去找找有没有卖蔬菜种子的,买一些,在院子里开一小片园子,不指望够一家人吃菜,能添补添补也行啊。
吃惯了自家园子里的摘出来洗洗就下锅的新鲜菜,她很是有些看不上副食店卖的蔬菜,西红柿茄子这些还好点儿,绿叶蔬菜就没法看了,要不蔫巴巴的,没一点儿水灵劲儿;要不就烂兮兮的,没法吃。
一边准备出门,小秋一边深深怀念,家里的菜园子,家里的水湾沟渠,当然还有爹娘弟妹和三个哥哥……这会儿要是在家,三哥又准备下湾了吧,只用跟他打声招呼,中午就能吃到鲜美至极的河蚌汤了!
第二百六十七章
用力吞下泛滥的口水,小秋抬脚走进缝纫店,把昨天送过来的窗帘门帘取了,顺便跟五十多岁的裁缝师傅聊了几句,问了问卖蔬菜种子的地儿。
那老师傅鼻子上架着一副老式花镜,没有眼镜腿儿,用绳子挂在脖子上那种,一边手下不停地干着活儿,一边不急不慢地跟小秋说着话:“卖菜种子的地儿呀,原先个儿,东单菜市那边儿就有哇,都是郊县农民来卖的,开春时还卖菜苗儿,茄子苗儿、辣椒苗儿、西红柿苗儿,还有小鸡苗儿小鸭子苗儿,都有啊那是。可惜了(liao)儿的,后来政策变了,不让摆摊子了,这些物件儿就都见不着了,这么说起来,也得有十几年没见着那些个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