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不肯,晌午才说好分手的,眼下又来闹什么,她选择漠视,“陛下自己戴也可。”
“看不见。”扶桑坚持。
南阳转身就走了,扶桑开口说道:“扶宜,不过一只耳坠罢了,你怕什么?你越是躲避,心里便愈发难受。”
南阳停了下来,“不该避嫌吗?”她想得很清楚,既然那些过往都是药物所致,不如早些脱身,不该纠缠,也不该生活在一起,及时止损,才是她应该做的。
“避嫌?昨夜你怎地不避嫌呢?”扶桑笑了,修长的手指捏着圆润的珍珠,淡淡道:“你的心想避开吗?”
“无耻。”南阳低着头,脚尖狠狠地踩在地砖上,心里的怒火即将烧毁她的理智,她狠狠压制着,又道:“陛下对我,不过是想控制罢了,您放心,我不是襄王,不会贪慕自己不该拥有的。”
扶桑看出她的心思,微微一笑,“你可知单纯的喜爱活不下去,倘若没有权势,朕与你不会好好活着。倘若朕无能,便会护不住你。你功夫虽好,明教上下一心,可面对千军万马,你又能做得了什么?”
“陛下,我与你不同,喜欢与不喜欢,看得很清楚,您是天子,拥有天下,承担万民之责,您做什么都是应该的。而我卑微如尘土,没有责任,自私地只想喜欢一人罢了。我来,是想让您回宫的。”南阳转身走了,没有丝毫留恋。
扶桑捏着耳坠,光徐徐淡了下来,天色渐渐黑了,直到天色大黑,她摸索着离开书房。
秦寰守在外间,“陛下可要回宫?”
“你说,她生气了,该如何哄呢?”扶桑略有些无助,不觉用力握紧了耳坠,掌心发疼,她旋即又松开手。
她疼了,南阳也会疼。
“殿下还小,发些小脾气,过上几日就会气消了,不如您先回宫,指不定殿下自己就会巴巴地去寻您了。”秦寰斟酌说道。公主喜欢粘着陛下,这不算是秘密。
“秦寰,回宫吧。”扶桑抬脚走了,有些事情难以解释,就算解释了,她也未必会信的。
秦寰紧步跟着,陛下登上马车,长史在门口目送,待马车消失后,转身回去禀报公主。
南阳在屋内拨着算盘,听到后愣了一下,淡淡回复知道了,并没有太多的情绪变化。
第122章
干旱两月后,京郊各地出现了‘粮千斤’一词,粮食也是紧闭店门,任由百姓在外叫喊都没有开门。
街道之间杂乱无章,外间涌入的难民不计其数,奇怪的是这回并没有驱赶难民。
在城门下搭了粥棚救济难民,而在街坊之间更是有人按照各家人数发放粮食,一时间,更多的难民闻讯而至,京城失去往日的繁华,四处可见难眠躺在地上。
朝臣上朝下衙,甚至被难民堵得水泄不通,驱赶不尽,各府门人轮换当值,防止难民冲入府里。
朝堂上下一片哀嚎,巡防营甚至帮助难民寻找栖身之所,朝臣开始弹劾巡防营无作为,本是维护安全,保护各府,如今他们站在勋贵的对立面。
殿上乱作一团,先是一人指责,接着人,最好大半的朝臣都站了出来。站在首位的南阳轻飘飘地看了他们一眼,薄唇泛起笑意,“巡防营及时安置难民是为了放置民变,一味驱赶,只会激起来他们的不满,到时候京城乱了,你们拿刀去抵抗?”
“今年干旱,你们不出一分银子站在这里哀嚎,脸在哪里?孤瞧着你们人五人六的,想些办法暗自难民,还有……”她顿了顿,明媚的小脸上绽开不寻常的笑意,说道:“孤看过记录,太祖时期大旱,朝臣捐粮捐银,你们呢?”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知晓南阳公主是块硬骨头,上得了战场,杀人无数,年岁虽小,不可小觑。
不知是谁说了一句:“我们也想捐粮,可是您也知晓我们府上都不够吃了,哪里还有余粮?”
“那就捐银。”南阳当殿怼了回去,言笑晏晏,眼睛是纯粹的明亮,更带着几分威慑。
“殿下说的简单,您财大气粗,臣等自己都日益艰难。不瞒您说,今年干旱,物价飞涨不说,更是有人提前清空了粮商处的粮食。秋收收上来的新粮杯水车薪,还没有送到京城就被抢购一空。我等就算有银子也买不到粮食,您在宫里或许不知民间的情况,粮价涨了二十倍都。寻常一石粮食不过三百文,眼下三百文怕是连一斗粮食都买不回来。”
都知南阳公主在四城搭设粥棚不止,还叫人发放米粮,他们嫉妒发红,想要效仿,却发现压根买不到粮食。
南阳不理会,只道:“既然什么都做不了,就莫要嫌弃巡防营这里不行、那里不好,不如孤撤了巡防营,你们出入自己带府兵,到时打起来,莫怪巡防营不当值。”
“殿下说的轻巧,您该知晓巡防营是要维护治安,您这样不管我们的死活……”
“好,明日开始,巡防营不管难民,维护各地治安即可,各位大人出入自己当心。”南阳不畏惧,当即抢过话来。
“陛下……”
“陛下……”
文臣开始疾呼,“陛下,南阳公主娇蛮无理,这是逼臣等去死。”
南阳好心道:“死了省些粮食,你们死了,下面能者居多,前仆后继,不会耽误朝堂的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