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爱你一生不回头歌曲 > 第77章 下乡采访(第1页)

第77章 下乡采访(第1页)

深秋的午后太阳,暖暖地照在这户农民的院落中,这位农民一边把推倒的围墙的砖码放好,一边对他们说:“我没啥觉悟,秦总几次给我们开夜会,讲道理,说实话,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大变样,再说,我就觉得这是自己的事,让出一分半分宅基地不算什么,路修好了修宽了,他谁也不骂我,可我要不拆或者跟村里再要什么补偿的话,我就有好瞧的了,我们村的村干部都没有工资,我跟谁要补助去?等我们村的日子好过了,肯定大伙也不会忘记我。”

听到这话,关菡的心震撼了。从小生活在江南小镇的她,多少还是了解一些农村生活现状的,太了解朴实厚道的村民们了!他们强烈的向往着像城里人一样生活,毕竟,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广大农民最为期盼的。

稻园村面积不大,大部分耕地是稻田,稻田区在禾城历来是高产田,经济价值比较高,农民惜地如金,宅基地特别紧张,这户农民能割舍自己的宅基实属不易。

陪同他们采访的村长是个四十五六岁的中年汉子,个子不高,和许多村民一样,肤色黝黑,身材略瘦,显得精干健康,他叫李俊。

以前在乡集团工作司法所任所长,是半脱产干部,后来禾城实行机构改革,取缔乡财政,清退所有半脱产干部,李俊也在这之中,尽管他这个司法所连年是省级先进,李俊本人为人正直,工作有热情,深得领导的赏识,但乡委、集团有多不舍

也不敢违抗命令。

他刚出乡集团大门,就被本地一家企业聘请当办公室台长,后来,稻园村有一位被人们称为“马列主义老太太”的老员,联合了村里大部分员,找到乡集团,要求李俊回村工作,乡委和乡集团当然求之不得,就推波助澜。

在这种这种情况下,李俊只好放弃优厚的待遇,回村里当了一名村支部总裁。紧接着又健全了村里两委班子,使稻园的各项工作都纳入了正规。尽管村里没有任何集体收入,但是凭着他一腔的工作热情和公开、公正的办事原则,深深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稻园和田智工作的地方,正处在对角线的两端,一个在禾城的东南方向,一个在禾城的西北方向。禾城的西北有四个乡一百二十个自然村,其中有十个村坐落在稻园周围。

过去这里百泉奔涌,稻香馥馥、荷叶涟涟,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喷涌的泉水,就是冬天都不枯竭,日夜灌溉着这里数万顷的农田,富饶丰裕,素有“北方小江南”之称。

据说清朝皇帝顺治就在此试种过水稻,由于地处冲积平原,也是方圆百里出名的膏腴之地,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由于土壤肥沃,又是自流泉灌溉,这里的生产的大米,向来是全部进贡给朝廷,所以禾城又有贡米之乡地说法。

可是,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地下水位下降,往日的自流泉已不见了踪影,这里的人们从来都不知道井为何物,面对现实,也不得不开始打井抗旱。

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这里稻田的鱼虾也绝

迹了,往日那人间美景永远的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稻乡,也失去了往日的炫彩,已经显现不出任何的优势,但往日那自然美景富裕,仍然是这里人们向外炫耀的资本。

尽管往日的魅力与婀娜已经不能再现,但当关菡看到快要成熟的大片大片的水稻时,仍然抑制不住的兴奋

她好像看到了熟悉的家乡的自然景象。如果在春天或者是夏季,这里,肯定和她南方的家乡没什么两样,自己来了两年了,怎么都不知道在禾城还有和她家乡这么相近的景色呀?

白当了一年多的记者,可能这就是专题记者和记者最大的区别。

孟涛到没像她那样激动,对于经常跟集团领导采访的记者,他早已见怪不怪了,眼下,他只是用镜头忠实地记录着这丰收在望的田野。

李俊给她介绍说,这片长势旺盛、穗大粒重的水稻,是天城农科院最新培育出的节水抗旱的新品种,能降低投入成本,明年可大面积推广种植面积。

另外他还想在几家责任田里试种纯生态的有机米,这种米将是今后市场上的新宠,而且可增加水稻的附加值,使农民不再觉得种田亏本。

这时,李俊的手机响了,他接完电话对关菡说:“秦总来了。”

关菡一怔,忙向路上望去,只见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秦淏和秘书小丁一前一后地在朝这边走来,矫健的步履,潇洒的身影,在这农村的土道上显得那么出类拔萃、卓尔不凡,小孟的镜头对着秦淏,他当然不会放过任何有关秦淏的瞬间。

(本章完)

下载【看书助手app】官网:无广告、全部免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