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明末之七海为王杨帆 > 第二百四十四章 军制(第1页)

第二百四十四章 军制(第1页)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争吵之后,新编军和新训军的规模和编制也就确定下来。

新编军编列十二个营,其中骑兵营有二,步兵营有六,辅兵辎重营有二,炮营有一,亲兵营有一。

其中骑兵营两个,只有八百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重骑兵,一部分是轻骑兵。所有的骑兵都必须进行检验合格后入伍,宁缺毋滥。

这是为了北上之后,得到战马,就可以立刻以骑兵身份投入战斗之中,所以必须是要有本事在身的。

但在广东训练时,重骑兵随长矛兵训练,也配一把十二尺长矛,轻骑兵携弓箭等装备,随鸟铳手训练。

如果在北地获得不了足够的战马,那么重骑兵就地编为长矛兵,轻骑兵则着轻甲,编为弓箭手,与鸟铳手一起作战,因此他们需要学习步兵作战技巧。

一开始,陈平还是保持了对于骑兵的热情,因为贷款所得军饷里,被沈犹龙截留了十万两,作为北上之后的花销。虽然粤省官员们心里还想着,北上之后,军需花销都可以找兵部报账,但留下备用金,那是有备无患。

陈平认为,有这么多钱,还是可能组建成骑兵队伍的。

但随着粤军的编组完成,大规模进行训练,通过剿贼进行验证,甚至还前往淡水,以适应海运。

这些实战或者实战化的行动,让陈平感觉到,骑兵的重要性,还是要往后一点。

一开始,他仅仅认为,在得到马骡之后,只有炮兵优先于骑兵,但经过实战和大规模拉练之后,陈平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辎重之类的营伍,也应该优于骑兵。

更何况,就算有战马给骑兵,也是优先供应亲兵营,而非骑兵营,因为亲兵营既是将帅麾下之精锐,同时扮演着侦查、通讯、警戒、军法之要责,没有骑兵,是断难行事的。

在炮兵选择上,粤军得到了李肇基的帮助,只不过粤军不愿意承担铜炮的高价格,所以用铁炮,但只要亲自见过李肇基麾下六磅野战炮,就再也接受不了其他火炮了。

其实在威力上,六磅野战炮是比不上清军装备的那些红衣炮的,毕竟人家口径更大,只不过因为技术的进步,六磅野战炮的有效射程更远,但更要是的是足够轻便。

考虑到同等口径的铁炮更重,所以李肇基建议粤军用四磅炮。

这一点,粤军是接受的,只不过,出于面子上的考虑,沈犹龙不能接受采用东方商社铸造的火炮,因此只是从东方商社那里买来了炮车,然后从澳门卜加劳炮厂那里买来了四磅铁炮。

但也因如此,粤军野战炮还是重了一些,这主要是当时的火炮设计能力的限制。

在十七世纪,所有的火炮设计都是按照经验主义来的,本能的认为,火炮越长,炮弹射出去的越远,所以红夷炮这类火炮的倍径达到了二十二甚至更多,其实从科学角度上来说,火炮发挥黑,火药威力最适合的倍径是十五,多余出来的炮管完全就是死重。

而为了把葡萄牙人生产的火炮安置在商社生产的炮车上,也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即便如此,粤军的火炮数量也有限,虽然称之为炮兵营,但新编军的炮营只有十四门火炮,而新训军更是只有十二门。

因为辅兵辎重营和亲兵营都是大编制,所以新编军理论上应该有七千五百人左右,但实际上并没有,受限于运力,战马不能运输,其余的人员也必然要尽可能减少,辎重营和亲兵营自然就是其中大头,类似仆役、厨子这类为将领官员私人服务的人,直接被排除在外。

因此,辎重营中的火工、马夫、杂役之类的,并未配备齐全,而是配足了铁匠之类的技术人员。车马与杂役之类的,一律抵达战场之后,再行招募,再不济,抓壮丁可以。

新编军的整备人员最终被暂定了五千二百人,这是北上的人数。但即便如此,李肇基也很不满,因为这支军队的作战人员占比太高了,后勤辎重严重不足,但考虑到,到了战场可以抓壮丁之类的,李肇基也只能无奈接受。

与新编军不同,新训军需要更多的支出,所以规模要小很多,但也更均衡,因为这支军队完全又陈平主导建立,所以更符合李肇基的要求。

新训军一共十个营,其中骑兵营、亲兵营和炮兵营各一个,其中骑兵与亲兵营的职能交叉比较大,又因为陈平可信的人不多,所以最终合为一个亲兵营,步营有五个,辎重营有三个,按照李肇基的建议,陈平没有再执着于招募更多的骑兵,而是用节约出来的钱,招募了更多的工匠加入到了辎重营里去。

因为本身就是大明的国家机器,所以粤军的招募速度很快,相反,比粤军更早开始募兵的东方旅却晚于粤军十天才成军。

这还是在沈犹龙的暗中支持下才有的成果,沈犹龙放任了李肇基在卫所之中招募军户去从军,对这种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才有了东方旅的快速成军。

粤军的装备是精挑细选的,比如鸟铳,陈平命人把现成鸟铳取来,用两倍火药进行射击,没有炸膛才算作合格,淘汰了很多的劣质装备,士兵们普遍都有作战经验,毕竟平定八排瑶乱才不到一年。

唯一遗憾的就是军官素质低下,按理说,明军不缺军官,因为明军军户世袭,一个卫所里,随随便便就能扒拉出七八个世袭指挥使,有些卫甚至有十七八,至于世袭的千户百户,那就更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