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钦去随便一打听,就有一个农夫热情的迎了上来,说道:“大人,您要去找虞师?我带您去虞师户前。”
大人即大家豪右的意思。
他看孙策身穿锦袍,富贵不凡,就以为孙策是一位江东豪杰。
孙策也没有多解释,笑着说道:“那就麻烦老丈了。”
“应该的,应该的。虞师于我等有大恩,能为其效劳,乃是我等之荣幸。”对方黢黑的面孔立即挤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说罢就走在前面为孙策带路。
孙策好奇的问道:“你为何称其为虞师?”
“因为其在乡里开设了学校,传授我等子弟学识,有弟子百余人,这还不配师者之称?”
孙策笑了起来,感觉颇有意思,诸夏果然不愧是文风传承数千载的天选之族。
跨越两千年历史长河,却依旧不改其传承之意。
学校从先秦两汉,一直传到国家现代。
不过这也的确跟中原自古以来重视教育有关。
汉末最著名的扬州刺史刘馥,刚刚立起合肥城恢复了一点点生机,还在屯田,就已经开始立学校,广教化。
孙策军队还没打进江东,就开始教军中士卒文字,给将领讲解兵法。
而虞翻这位大才,更是刚刚返回故乡就开始为设立学校,为弟子传道授业解惑。
在老丈的带领下,一行人很快便抵达了虞翻在城外的宅院。
虞翻父亲早亡,族中只有老母,所以并没有修建坞堡,而是跟宗族一起生活在乡村的里中。
当下百姓的流动性还是要弱一些,一个里两百户人家,如果不逢年过节,一个里当中,长年累月也看不见一个陌生人,都是自己同族的亲戚。
如果忽然出现一个长着络腮胡子,挺着将军肚的家伙,还鬼鬼祟祟,不敢大大落落的与人交流。
第二天亭长、县吏就得过来询问。
而孙策一行人,人人都骑着高头大马,更穿着锦绣华服,这个出行派头,就让人惊诧。
大概类比的话,后世开跑车应该没有这效果。
相当于,一个老师正在课堂上讲课,忽然几十架直升机呼啸着抵达,一群精锐士兵从上面索降而下,给正在讲课的老师披上了最拉风的披风,对他说:“虞老师,现在组织需要你,跟我们去拯救世界吧!”
反正随着铁骑抵达,学校里的朗朗读书声顿时被打破,几十名孩童都跑到了窗户边、篱墙旁围观着屋外的一行铁骑。
虞翻的几名弟子怎么呵斥也维持不住秩序。
就连里中父老、女子也凑热闹的围观过来,躲在巷口、树旁对这里指指点点。
蒋钦上门敲门,拜道:“殄寇将军领会稽太守孙策前来拜访虞君。”
“孙郎!”
“孙郎,竟然是孙郎!”
“这就是孙郎?竟然果真如此年轻,才气不凡啊。”
周围人群顿时哗然,无数人更热切的凑上前。
由于孙策军纪严明,且宽仁待民,江东父老颇有以其为荣的亲戴感。哪怕孙策有有将军、太守位号,而士民皆喜欢称其围孙郎。我们江东的孙郎。
孙策也是在人群中面带笑意,他天性爱笑,士民见者,莫不愿为之效死。
有民心所归,他又何惧几名豪强、名士发起的威逼?
听到外面都在呼喊孙郎,户门很快被打开。
一名身材高大的士人,走到户前,对孙策拱手,说道:“孙郎到访,使寒舍蓬荜生辉,请进。”
屋外所有人同样也好奇的看向这名高大士人,这就是享誉江东的名士虞翻?居然这么随和?
蒋钦在孙策身边嘀咕道:“我还以为他会玩一套专心授课,不闻外事的士人高傲把戏,没想到就这么轻易出来了,不会有什么图谋吧?”
但他一位猛将,自以为小声,其实已经颇为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