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虽然已经是十一月,江南的温度也降到了六七度左右,但工地上阳光明媚,匠人们热火朝天,干劲十足。
他们穿梭在数百座高大的邸阁旁,运输来大量木材、石料,修建起的市肆占地庞大,房舍众多,鳞次栉比。
孙策心情颇佳,问道:“此处大兴土木,是官府为便利市肆所建?”
跟在孙策身旁的杨骁主动开口,精神亢奋,说道:“这处我知晓。听说是建康最大的女闾所在之处,待建成之后,会有数以千计女子在这里迎来送往。”
杨骁跟随孙策也有四年多了,从当初一个几乎辗转死沟壑的难民,以骁勇起于行伍,如今已经担任绣衣卫里面的校尉,跟孙策的族兄孙辅并统两千绣衣卫,受中郎将赵云节制。
这几年,他也在江东顺利建功立业,不仅一路升迁,也颇治家财。
仅寿春一役,打下寿春城后,孙策尽开府库,奖赏士卒,他就获得了一名袁术的妃嫔,百余匹绢,还有大量珍玩异宝。
孙策听说他已经娶了丹阳大族施氏一名族女为妻,其父曾担任侍御史,也算是名门之后。
然后又纳了两三名妾室,如今也是一人之力,养了五六名妻妾,三四个儿女。
一户里面住了十余人,也勉强算是一个大户人家了。
不过这也不算出格,如今天下战乱频仍,烽烟四起,一场大战过后,青壮就能死伤数以万计。
就是孙策进攻淮南,在九江境内,一战就覆灭了桥蕤所部近两万人,吕蒙击溃了黄猗所部上万人。跟吕布一战,更是铁骑乘击,阵斩就八千余级。
这使得大量的青壮数以十万计的规模,成批成批的死伤。
女多男少,在各地都是普遍现象。
所以有能力的青壮,都会娶不止一名妻子,甚至经常会出现一名男子娶另一户姐妹两人、三人的情况。
可即便如此,也还是有大量的女子无依无靠,无以为生。
听杨骁之言,这建康城外,秦淮水上,烟柳画舫,青楼勾栏怕是要提前兴盛起来了。
对这事情,孙策瞬间有了一种熟悉的感觉,惊诧的问道:“建康县令……不会是邵卓吧?”
<divclass="tentadv">顾雍拱手,说道:“将军明鉴,的确是邵县君。邵县君此前便担任历阳令,治内有流落难民、避难士人数万户。如今淮南为将军所有,邵县君治历阳已数年,自然要予以升迁。”
“长史以为,以邵县君资历,治一郡则稍显不足,治一县,则不足赏其功。能使其得升迁者,只有两县,或为建康令,或为吴县令。”
很显然,以邵卓的才能不适合担任吴县县令。
吴县虽然是东南最繁华的城邑,但吴县地处太湖平原之上,平原广阔,沃野千里,又是鱼米之乡,桑梓之园,星罗棋布。
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农桑大县,需要一位传统的农业大臣,去担任县令,发展农桑,产出谷粮。
倒是建康城,周围一片荒野,钟山脚下、玄武湖旁都还是大量的荒地,遍布野草荒山,这个形势下,建康城的发展显然不能以农田为主,需要倚靠工商,方能支撑起建康城内近二十万人的生计。
孙策赞叹道:“长史果然是有经国之才,可使能吏各展所长。邵卓有工商奇才,的确是适合担任建康令,以便市肆。”
就是他这个风格也太明显了一点,走到哪都不忘记发展女闾。
顾雍倒是不在意女闾,这或许还将是建康城的一大特色,吸引各地的豪强、世族,前来建康游历,观赏风物。
要知道,在当下,平民百姓并不缺妇人,只要勤勉耕殖,必能成家立业。
只有那些士人、豪强,有新鲜感,到建康城下寻花问柳。
管仲以女闾丰齐国府库,成文王霸业。
建康也将因此成为江东霸业的重要支撑。江东的治所就在建康,绝大部分时间,一个王朝能够征收赋税的核心就在他的京畿之所在。
建康城繁华富庶,哪怕是胭脂水粉、青楼勾栏也将提供源源不断的赋税。